1955年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象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丘吉尔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该材料主要说明了冷战( )
A.导致美苏之间不断上升的军备竞赛 | B.促进不同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 |
C.推动亚非拉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 | D.避免了当时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其主要举措有: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提倡国民健康保险;建造廉价公共住宅;继续维持农产品的价格支持计划;扩大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援助;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等。对此评析不正确的是( )
A.进一步扩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B.实质上是对罗斯福新政的继续和发展 |
C.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防止社会革命 | D.把国家干预经济与市场调节作用结合 |
20世纪发生许多特有的政治事件: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20世纪
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 B.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 |
C.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 | D.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 |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煤钢联营 |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C.两极格局的存在 |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1949年10月,原德国的四个公民议论在原德国土地上出现两个德国主要原因时有四种说法,最合理的是( )
A.甲说: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 |
B.乙说:雅尔塔体系的影响 |
C.丙说:美国冷战政策造成的 |
D.丁说:受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地图,解读准确的是( )
A.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
C.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通过向日本“特需订货”促进了其经济发展。越南战争爆发时,日本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位,美国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这表明( )
A.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 B.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 |
C.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 | D.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 |
1962年10月16日下午4点,苏联广播员开始宣读一份声明:“关键在第三段:为了尽快消除危害和平事业的冲突……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这份声明( )
A.表明美国在两极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
B.是古巴导弹危机结束的标志 |
C.美国在美洲的“冷战”政策继续 |
D.苏联对古巴导弹事件阳奉阴违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四:本公约各缔约国……协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3分)根据材料二、三,杜鲁门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6分)
(2)这四段材料反映了战后初期美国的政策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6分)
《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 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 )
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
B.“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
C.“冷战”已经代替了直接对抗 |
D.“和平”成为“冷战”的表现 |
下列史料中,不能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
A.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 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
下面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拉网人说:“来吧,小鱼!”后来被拉进网的“小鱼”不包括( )
A.英国 | B.法国 | C.联邦德国 | D.苏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