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是( )
A.人文主义 | B.自由主义 |
C.空想社会主义 | D.科学社会主义 |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
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
A.科学社会主义者 | B.空想社会主义者 |
C.巴黎公社领导人 | D.第一国际领导人 |
1892年《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写道:“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材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 )
A.促进了各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
B.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
C.有利于世界工人阶级的联合 |
D.为国际工人运动发展提供思想武器 |
亚当·斯密曾说:“当一个人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一只扣针的十七分之一或一只扣钮的十八分之一的时候,见识必然更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切商业国,下层阶级人民都非常愚笨。”材料在一定程度上( )
A.反映了工业革命制约民主思想发展 | B.揭示了工人运动兴起的原因 |
C.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失灵 | D.彰显了工厂制的优越性 |
某同学在学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请指出下面展示的这张卡片中有几处是正确的
A.1处 | B.2处 | C.3处 | D.4处 |
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但是,“新和谐公社”短短几年就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和谐公社”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B.美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强大 |
C.“新和谐公社”缺乏群众基础 |
D.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尚未暴露 |
恩格斯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这本书”是( )
A.《共产党宣言》 | B.《人权宣言》 |
C.《拿破仑法典》 | D.《资本论》 |
史学界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其主要理由是
A.它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 |
B.它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C.它最早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
D.它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 |
“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的“新”的含义( )
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 |
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
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
D.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 |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和分析批判当时社会思潮的基础上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这一社会思潮是
A.卢梭天赋人权思想 | B.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
C.法国启蒙运动思潮 | D.孟德斯鸠分权思想 |
《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 |
B.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 |
C.第一次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
D.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
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
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
“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指空想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可见,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空想”是因为
A.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与阶级基础 |
B.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C.充分反映了世界无产阶级利益诉求 |
D.未启发欧洲工人阶级的斗争觉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