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成果不包括
A.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 B.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
C.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 D.列宁的《四月提纲》 |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
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
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下面所列历史事件可以称为“里程碑”的有:( )
我们即将迎来《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我们在研究“它为什么诞生于170年前?”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 )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 B.三大工人运动的推动 |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 D.马、恩参加革命实践 |
乌托邦,本是英国学者莫尔所著《乌托邦》的书名。他把所想象的实行公有制的社会叫做“乌托邦”,意思是没有的地方。后来乌托邦是理想中的美好社会,也泛指不能实现的计划、愿望。有种理论叫乌托邦社会主义,下列关于这一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
A.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 |
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
C.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D.这一理论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并指出实现共产主义的正确道路 |
马克思在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他们再推翻这个罪恶的制度中,失去的是锁链,但得到的是整个世界!”这里他们指 ( )
A.无产阶级 | B.资产阶级 |
C.封建地主阶级 | D.农民阶级 |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广场边上有著名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至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完成的任务是
A.深入研究了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
B.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
C.第一次与恩格斯见面,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D.发表《共产党宣言》 |
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广场边上有著名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完成的是
A.发表了《神圣家族》 | B.发表《共产党宣言》 |
C.创建领导第一国际 | D.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下列内容属于《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是
A.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
B.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
C.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
D.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
看到“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 B.巴黎公社成立 |
C.第一国际成立 | D.《共产党宣言》发表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 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写成的
B 是第一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纲领
C 科学的揭露了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和问题
D 第一次较为完整的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乌托邦远在地平线上┅┅无论我如何迈进,永远够不着它。那么,乌托邦为什么存在呢?它存在的作用”在于引导人们:( )
A.进行阶级斗争 | B.追求社会公平 |
C.反对专制统治 | D.展开国际合作 |
恩格斯说:“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这里说的“我们的观点”最有可能是指马克思主义中的
A.剩余价值理论 | B.“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C.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 D.《和平法令》 |
马克思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构思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应最先发生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只有世界性革命后才能建成社会主义,夺权后共产党一党治国,计划经济,无需市场和货币,但到1872年,马恩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提出宣言原理的实际应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体现这一思想实质的有
①列宁在落后国家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及新经济政策
②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③苏东和中国曾经实际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④中共早期的城市中心道理
⑤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国两制”构想
⑥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③④⑤ |
C.①②⑤⑥ |
D.①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