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
A.秦始皇非常勤政 |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
在表解梳理秦代九卿(局部)的基础上,张霞同学所得到的三点认识( )
奉常 |
掌管宗庙礼仪 |
宗正 |
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
郎中令 |
掌管宫廷警卫 |
少府 |
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
①秦代设立了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中央官职
②九卿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和负责监察系统
③体现了秦代国与家同治的突出特点
A.仅一点正确 B.仅一点不正确
C.全都正确 D.全不正确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 B.主张郡县制 |
C.反对中央集权 | D.主张中央集权 |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室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
C.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 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
资料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资料乙:“为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资料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资料丁:“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上述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A.甲乙丙丁 | B.甲丙乙丁 | C.丙甲乙丁 | D.乙丁丙甲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影响的角度分析,“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B.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
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
D.“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
秦朝律文明确规定:“盗徙封,赎耐。”秦简《法律答问》还解释道:“可(何)如为‘封’?‘封’即田千佰。顷半(畔)‘封’殹(也),且非是?而盗徙之,赎耐,可(何)重也?是,不重。”“封”,就是田间的阡陌、顷畔的地界。“耐”,古时的一种刑罚,即判处剃去须鬓。据此可知秦律的作用是( )
A.保证徭役和兵役征发 | B.保证田租赋税的收缴 |
C.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
下图“獬豸”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辩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下列古代官僚机构及官员带有“獬豸”功能的有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枢密使 ④按察使司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全球通史》记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秦朝推行郡县制 | B.西周推行分封制 |
C.元朝建立中书省 | D.美国实行联邦制 |
下面是秦朝 “九卿”和唐朝 “六部”的职能比较表
秦朝九卿 |
唐朝六部 |
||
奉常 |
主管宗庙、礼仪和教化 |
吏部 |
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等事务 |
郎中令、卫尉 |
主管宫廷警卫和宫门屯卫 |
户部 |
管天下土地、户籍、财政收支等 |
宗正、少府 |
主管皇室事务和财政 |
礼部 |
掌管国家典章法度、接待外宾等事务 |
太仆、廷尉 |
主管宫廷御马和司法 |
兵部 |
掌武将选用、兵械 |
典客 |
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
刑部 |
掌管法律、刑狱 |
治粟内史 |
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 |
工部 |
掌管山泽、屯田、工匠、各项工程 |
据此,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A.皇权专制不断加强 B.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C.机构精简但更高效 D.官僚体制走向成熟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理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个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关于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置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置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④ |
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 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
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 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