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的不同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只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
(2)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其成因。(8分)
(3)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示一、二、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
(3)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2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的基本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古以来,地方政治管理制度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陆世仪说过:(在官员任期方面)“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其体现的政治意图分别是什么?陆世仪指出了两种制度怎样的弊端?(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谈谈郡县制的合理性。(6分)
(3)材料三体现元朝制度创新对当时中央集权国家的管理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由于多种因素,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材料三: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中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称。(2分)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1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构建的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包含哪些内容?(3分)
(4)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6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4分)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有哪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学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帮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材料四 “辉煌属于希腊”,古雅典为近代民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试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
全世界都说,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却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民主的?
材料五   新中国60多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4)改革开放后30年我国实现的“民主增量”主要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A、B、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是什么?以上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如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看,材料二所引用的史料和材料三中所说的封泥分别属于哪一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A、B、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是中国古代什么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
(3)以上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如何?
(4)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看,材料二所引用的史料和材料三中所说的封泥各属于哪一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和美国作为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二、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些朝代开始实行的何种制度?图示二中的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各自的职责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示二这一制度进行简单评价。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体?图中体现了美国政体的什么特点?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
(4)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中都体现了对权力的分割,结合所学谈谈它们实质上的不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 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 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6分,限40字)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限20字)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限40字)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6分,限40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纳谏”好像含有限君权的因素,但实际上所谓“纳谏”离开君主的主导就无法运转,因为劝谏最终依赖于君主的德行。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A.君主纳谏的结果是限制君权 B.劝谏是官僚享有的权利
C.君主纳谏的前提是维护君权 D.官僚劝谏约束了君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