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从商周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
①由贵族政治变为官僚政治  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  ④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就开始归入中央版图的是(     )
①云贵地区   ②西藏地区   ③岭南地区   ④东北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     )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宋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废分封,设郡县”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C.巩固刚刚统一的封建国家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 唐宋到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出身、来源情况对比,左边饼状图为《唐书》所载830进士出身分布比例;右表为两宋、明清官员任官前的出身情况比例

材料三 (朱元璋)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做了一件创古未有的大翻案,即是正式下令废止宰相,改用内阁大学士。照法理讲,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一切最高命令,全由皇帝发布。但这也不是说即由皇帝一人独裁专制。皇帝的命令,因于传统政治习惯之束缚,依然必先经过内阁。照法理论,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决非真宰相,但就当时实际情形论,内阁大学士却渐渐变形站到以往传统宰相的地位上去了。但有人若以大学士身份而真正执行宰相职权,那在明代的政治法理上讲是越权的,张居正便吃了这个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四 (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的图表,分析科举制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有什么发展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权力的局限性,并分析由此造成的影响。
(4)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先代治国,分土建邦,子弟相沿,血脉为系,难以行远”。秦始皇为解决“难以行远”所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修筑长城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货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6年2月8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D.世袭制度彼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塘臣莫敢用。”(《史记集解>)材料反映了(   )

A.秦朝人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以前玉玺为里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