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正确与错误分别用“A”和“B”表示)
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皇权至上为核心,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在地方创立“郡县制”,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料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资料乙:“为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资料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资料丁:“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上述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乙丁丙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存在监督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影响的角度分析,“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D.“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裁。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君主专制造成了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灭六、蓼,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略州来,并占寿地;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蔡避楚求吴翼护,迁都州来,州来改称下蔡,寿地属蔡;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灭蔡,地复入于楚。
材料二 秦王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
材料三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寿春为淮南王国地;英布叛死,高祖立子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刘长废死,文帝立刘长子刘安为淮南王,仍都寿春;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叛死,国除,寿春为九江郡治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置十三州刺史部,寿春为九江郡治所。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材料四   元初,置中书省与11行中书省,淮南各府、县均隶于河南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安丰路总管府,治所寿春,领5县。
——安徽文化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周至秦朝与寿县相关的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什么?汉武帝采取哪一措施解决上述设置带来的弊端?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实行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总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3分) 礼仪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反映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概括其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建立统一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开创皇帝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何谓历史?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说: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下列古代官职与该解释相符的是:(     )

A.西周太史 B.秦朝御史
C.东汉剌史 D.明清都御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②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
③以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为主要特征
④从此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和县行政建制沿革”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期
和县行政建制沿革
周朝
春秋属吴国管辖
秦朝
置历阳县,九江郡所辖
汉朝
属淮南国
唐朝
名为和州,属淮南道
宋朝
属淮南西路,后属庐州路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定
B.九江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C.汉朝分封的王国加强了中央集权
D.宋朝时淮南西路属河南江北行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