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5)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破坏性经济政策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材料二: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垄断巨头梅隆哀吧:“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
材料三:1947年10月30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23个发起国签约,承诺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遵循关贸总协定的规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国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与经济事务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作出互利互惠的安排,以便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8)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8)
(3)概括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间的内在联系。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指出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9)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行”,后来共有十三家,俗称“十三行”。十三行是清朝政府与外国商人之间的中间人,实际上等于代表清朝政府实施“国营国际贸易”。洋商买货,须向十三行买;洋商卖货,须向十三行卖。洋商纳税、送礼、上禀帖,也须由十三行经手。到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十三行”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对中国后来的经济发展甚至世界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百度百科
材料二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43年,中英双方议定的《五港出进口应定税则协约》确定了新的进出口税率,中国被迫将鸦片战争前的税率作大幅度的削减,使各货税率大体相当于5%。……1858年的《天津条约》,把值百抽五的原则固定了下来。
——陈绍闻等主编《中国近代经济简史》
材料三  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到1972年,下降到13.7010,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33.7 010。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 010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 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关税总水平逐年降低,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15.3%降至9.9%,降幅高达35%,这一期间中国大部分产品的降税承诺已履行完毕。此后,中国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大为减少。2008年,中国关税总水平降至9.8 %。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朝两种关税制度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美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不同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①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8日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45年8月9日
苏军出兵东北
1945年9月2日

 
(1)请填写表中①、②两处的相应内容,并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材料二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3)列举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三级跳”的基本史实。并从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当乔治·马歇尔于1947年6月5日下午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宣告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的时候……应该说,军人出身的乔治·马歇尔是一位富于远见卓识的战略家。他二战后作为外交使节走访欧洲,基于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深刻的担忧,他力促美国政府和国会推行了欧洲复兴计划,使欧洲脱离了战后的废墟和一片凋敝,重新在经济上站立了起来,而且恢复了信心和乐观感,为直至上世纪70年代的战后经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歇尔所展望的计划不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项政治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马歇尔计划不仅让欧洲复兴这个该计划本身的目的得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是,借助推行马歇尔计划,美国实现了它的全球战略目的,而这一切也是在不损害欧洲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
——刘淄川《“马歇尔计划”的托名之误》
(1)依据材料指出,马歇尔“力促美国政府和国会推行欧洲复兴计划”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相反”的角度评述马歇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7月13日至7月30日,国际足联决定在乌拉圭举办第一届世界杯。但在临近开幕的2个月,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申请参与比赛。后来经过雷米特(Jules Rimet)会长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四支欧洲球队——法国、比利时、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于6月21日从欧洲启航,途经好望角并于29日抵达里约热内卢,在那里他们与巴西队汇合后重新起程,终于在7月4日来到了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
材料二
届数 年份  举办地 参赛球队数
1   1930 乌拉圭    13
2   1934 意大利    16
3   1938 法国      15
5   1954 瑞士      16
9   1970 墨西哥    16
12  1982 西班牙    24
15  1994 美国      24
16  1998 法国      32
19  2010 南非      32
20  2014 巴西      32
——《足球简史》
材料三 比赛结束了,比赛结束了。第二十届世界杯的冠军已经产生,德国队他们在1990年之后,时隔24年之后再次获得了世界杯冠军!德国队本届比赛的踢法充分的发挥了团队的战斗力,他们每个位置分工合作,既要精诚团结,又要独当一面,每个个体的队员都有出色的专项位置技术,同时,他们和周边的同伴也能够产生高效的呼应,建立在完备的个人能力上的高效团队足球,他们几乎把每个人都融入了集体,无法找到明显的漏洞,这样的作战模式就如同一架精密运转的的机器一样呼啸而来,所向披靡。勒夫和他的团队在简练高速的运作过程当中生产出了最佳的作品,同时德国人严谨谨慎的性格也为这种踢球提供了最好的基础。可能有些人不喜欢德国队踢球的特征,但是你无法不佩服他们,德意志战车真是名不虚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届世界杯欧洲球队参赛不积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杯参赛球队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试从经济方面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这支德国队的技战术特点。分析这种技战术特点的推崇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伴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秩序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贸易状况。并指出它反映了什么问题?(5分)
材料二  1965~1985年世界贸易示意图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并分析其成因。(5分)
材料三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它只是一个准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没有具备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又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5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 事 年 表
1946年
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48年
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
1967年
欧共体建立
1970年
绿色和平组织建立,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
1981年
艾滋病被发现
1982年
美国主张男女平权的宪法修正案没有获得国会批准
1992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开始建立
1993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签定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2000年
世界人口达到60亿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恐怖分子袭击美国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文明史观辩证阐述二战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史实运用合理;文字表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重建导致了巨大的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近50%)。欧洲经济从未有如此大的跃进。……国际贸易反映了这种新局势。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自1948年起便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欧洲在其中具有特殊地位。
——[法]德尼兹·加亚尔、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材料二  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四  事实上,美国、日本、英国等国负债都很重……但是债务危机却发生在了欧元区的希腊等国。这不禁让人怀疑是美国借助金融危机搞垮欧元从而维持美国霸主地位的阴谋。
——王燕、赵杨《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美国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元对欧洲及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真实态度,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联合国 ②世界银行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④关贸总协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公元前206年,中国人口约为1400万。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口约4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
——赵文林等《中国人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下表为美国人口数量及政策统计表(部分)

1776年
美国建国时人口数量为250万
1873年
政府颁布《康托斯法》,禁止邮寄和从外国进口一切避孕材料
1915年
美国人口数量突破1亿
1968年
组建“人口和家庭生育计划委员会”,研究家庭生育计划事宜
1970年
设立“人口增长和美国前景委员会”,研究美国人口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
1974年
提出人口稳定即“静止人口”是最理想的目标

 
——《简明人口学词典》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单位(年)

——《“人口红利”持续派发房企价值重估始起步?》
(3)根据材料三,中国“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1)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并简要分析两种体制的利弊。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苏两国为解决体制弊端各作出了怎样的努力?(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资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冷战后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合作。建立在具有文化共同性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了生产—研发—销售全球一体化。——摘自新华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点。结合20世纪40年代有关史实,列举美国为构建这一体系所作出的努力。
(2)材料二中的图1反映当时欧洲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十年推动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图1比较,概括指出图2中欧洲政治版图发生的重大变化。
(3)材料三、四反映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两种趋势得到加强?概括指出导致两种趋势加强的政治背景。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盟“成功”的历史原因。
(4)面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的深刻变化,中国应该怎么办?请从政治、经济方面各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4年6月30日,孔祥熙率领一个9人代表团与其他43个国家的730多位代表在这里相聚。当时,整座森林被全副武装的军人严密封锁起来。”这次“相聚”的结果是( )

A.确立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B.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按照钱乘旦先生的划分,现代化史观下的世界近代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4—15世纪),这个阶段起源于中世纪晚期,农业文明不断瓦解; 第二阶段:现代化的起动阶段(16—18世纪),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一个 “现代”世界出现了;第三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在这个阶段中,经历了两百年发展的欧洲终于迎来了成熟的现代社会;第四阶段: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19世纪中期后),世界在破坏和重建中进步着;第五阶段:现代社会的新转型阶段(二战后),从二战结束起,一个“后现代”社会正在形成。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请以一个国家为例,概述该国在上述其中一个阶段的现代化之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上计制度”。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隋唐时期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到了宋朝中叶, 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 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材料二 在 20世纪之前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的户口和人口信息登记制度,二战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建立健全了这一制度。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人们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号码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办理银行卡、信用卡、医疗卡、驾驶证等,或者依法申请失业救济。……美国国会利用人口普查得来的人口总数决定各州在美国众议院中的席位。此外,各州还根据这些数字来分配其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企业则利用这些数字来降低金融风险、定位潜在市场。
——网络材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15 分)
(2)根据材料二,与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相比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10 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