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总统与蒋介石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这令英国首相丘吉尔恼悔不已,他评价说:“英方与美方的会谈令人苦恼地被中国的事情搅乱了,总统很快就关起门来与(蒋)委员长会谈。结果,原本在开罗最次要的中国事务,竟占据了首要位置。”随后的《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全部归还中国被侵占的领土。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始与美国平起平坐
B.中国抗战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C.英国反对中美两国接近
D.中国由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2)列举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三级跳”的基本史实。并从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的。(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的第二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市开幕,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举行公开会议时,由美、苏、英、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担任主席,以示大国的团结。安理会被授予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安全理事会由11个理事国组成,其中包括美、苏、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安理会关于一切事项的决议,应以非常任理事国的多数票和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之。
——摘自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08年9月,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柏林自由大学石里克教授共同创造出的新词“Chimerica”(China与America的组合),借以强调中美经济关系联系的紧密性,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摘自百科全书《Chimerica》
材料四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我国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得到了沿线国家的响应。为促成这一构想的实现,中国积极筹建“亚投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第二两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与第一、第二方案相比,孙中山的救国救民方案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在“Chimerica”产生的背景。如何理解“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影响。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8年1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美国成尔逊总统提出十四点计划,认为这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唯一可行的计划。
(1)公开订立和平条约,无秘密外交。
(2)无论战时与和平时期,公海航行绝对自由:……
(4)充分互相保证,各国军备必须减少至保证本国内部安全的最低水平;
……
(14)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持世界和平。
一一威尔逊《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在1941年8月13日签署了《大西洋宪章》,14日正式公布。
第一,他们的国家不寻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
第二,两国反对不符合有关民族自由表达的愿望的领土变更。
……
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以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保证一切地方的所有居民都可以过无所恐惧、不虞匮乏的生活。
第七,这样的一种和平应当使所有的人能够在公共海洋上不受阻碍地航行。
第八,两国相信,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实际的和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如果在自己的国界以外进行侵略威胁或可能进行侵略威胁酌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军备,就不能保持未来的和平。两国相信,必须在建立更广泛和更持久的普遍安全体系以前解除这类国家的武装。两国也将赞助和提倡一切其他实际可行的方法,以减轻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在军备方面的沉重负担。
——《大西洋宪章》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大西洋宪章》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与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时间
重大事件
1931年9月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5年10月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7月
西班牙内战爆发
1936年11月
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7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37年11月
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8年3月
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1939年3月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
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4月
德国攻占丹麦、挪威
1940年5月
德国占领荷兰、比利时,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6月
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法国投降
1940年7月
德军空袭英国,不列颠之战开始
1940年9月
日本侵占法属印度支那;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1941年6月
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8月
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
1941年12月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2年1月
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942年6月
中途岛战役
1942年7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
1942年10月
阿拉曼战役
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1943年5月
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1943年7月
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
1943年11月
开罗会议(中、美、英);德黑兰会议(苏、美、英)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苏、美、英)
1945年5月
德国投降,欧战结束
1945年7月
波茨坦会议(苏、美、英),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
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9月
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根据朱贵生、王振德、张椿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编制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42年前、后两个阶段战争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前、后战争态势不同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三十年代有一场战争被人们称为“小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B.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
C.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D.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根据这种思路,希特勒上台后(  )

A.疯狂扩军备战 B.组织纳粹党
C.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 D.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

A.独裁与民主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共同问题?《非战公约》的签署有何积极意义?怎样看待他们所推动的“和平事业”?
(2)材料二中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
(3)历史如何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这一重要经验的?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开罗宣言》这一声明的重要意义在于(  )

A.确认中国与美、英并列的世界大国地位
B.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C.确认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
D.明确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              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            ④诺曼底登陆成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漫画《葬礼》反映的是博克、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等战败的德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的场景。由此判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不列颠之战后 B.莫斯科保卫战之后
C.苏德战争爆发后 D.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与丘吉尔交谈时曾提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可见丘吉尔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  )

A.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
B.英法等大国的领导人决策不当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D.希特勒这一人类恶魔的出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埃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