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国际会议。会议发表的公报,史称《开罗宣言》。宣言声明: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剥夺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地区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攫取的中国的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材料二 1951年9月美国单方面召集对日和会签署《旧金山和约》,参加和会的49国代表在上签字,但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三国拒绝签字。该和约提出“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南沙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和要求”,但只字不提这些领土的归属问题,为美日和台湾当时的蒋介石政权制造“两个中国”和缔结“日台和约”铺平了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概括说明《开罗宣言》和《旧金山和约》关于台海主权问题的规定有何不同,简述美国单方面召集对日和会签署《旧金山和约》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阐述该条约的非法性。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片一为诺曼底登陆) (图片二拍摄于1945年苏联)
(1)依据图片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诺曼底登陆为何选择在1944年?它有何影响?
(2)图片二中的三巨头是哪三人?如何评价这次国际会议?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或是不能为自己的工业打开国内市场,那它2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因为德国就会在世界舞台上消失,更有活力的人会来继承德国的遗产的……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那些懒惰的人种根本就没有权利占有土地。土地应归属于那些勤劳耕种它们并能保护它们的人们。如果一国国民丢掉了土地,他们同时也就丢弃了生命。如果一个国家不能防卫他们的国土,它的每个国民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没有更高的正义规则规定一国国民必须挨饿。唯一起作用的只有权力,它创造正义……问题是我们是希望生存,还是希望死亡。我们比全世界其他民族有更多的权利拥有更多的土地,因为我们的人口密度实在是太大了。我个人认为在这方面可以运用这个原则:上帝只帮助那些自助的人。
——希特勒1930年
材料二
在一定时期内,某些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以飞跃的速度赶上自己的竞争者并跑到前面去了;相反的,有些国家则踏步不前,并且逐渐落到后面去了。……结果从三十年代中期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法西斯国家集团和英、美、法三大国组成的帝国主义集团。这两个集团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法西斯国家从西方国家得到的支持越多,它们就越是贪得无厌;它们越觉得自己的力量强大,就越轻视那些助它们为虐的人。
——选自凌治彬主编:《世界现代史稿》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所谓的“空间理论”出台的背景有哪些?其实质又是什么?(9
分)
(2)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给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古人云:混战之局,纵横捭闺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腑。范睢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远交近攻”的典范莫过于秦国统一六国。商鞅变法后泰国日渐强盛,它的战略目标是吞并六国、统一华夏。在力量对比上,秦强于六国中的每一个国家,而弱于六国的联合。“远交近攻”助泰国成功统一六国。
日本也曾以“远交近攻”为国策:二战中,日本欲扩张领土,与远在欧洲的德意结盟,近攻中、朝、越、缅……和南太平洋国家甚至美国夏威夷。
二战时,希特勒企图吞并欧洲、称霸世界,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但又担心欧洲诸国联合起来群起而攻之,于是,在他的一系列政治外交伪装中,巧妙运用了“远交近攻”战略。
(1)通过材料概括“远交近攻”战略的内涵;分析日本“远交近攻”未能使日本侵略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说明二战时期德国在欧洲如何巧妙运用了“远交近攻”战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9年8月2日,著名核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总统建议,应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1941年12月6日,美国花费巨资,集中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启动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并在1945年7月15日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瞬间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核轰炸的消息传来,爱因斯坦痛心疾首地说:“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材料二 对于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国际上一直是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从战争本身角度出发,认同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另外一种则是从道义角度出发,否定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请回答:
(1)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提议研制原子弹的本意是什么?他又为什么感到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2)你认为应该如何客观评价“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上面两幅地图,提取三项有关欧洲从1812年到1879年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亲爱的英缅印各邦人士暨侨胞:
中国艰苦奋斗,五年于兹,其目的在于粉碎暴日侵略迷梦,期谋世界和平;当此敌寇回光返照之日,又将魔手伸入南太平洋各友邦之领土,企图危害缅印安全。此次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全在协助友邦。消灭民主国家公敌──日本强盗,争取人类正义,世界和平。今在入缅之初,谨以数端,敬告我友邦人士及侨胞父老兄弟姐妹:
一、中国军队入缅的目的,全在协助友邦,伸张正义,维护人道,争取其它国家最后胜利,建立世界和平。
二、中国军队的胜利,与世界和平及缅印全部人民生命财产之安全,至为攸关,望我英缅印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中国远征军第一长官司令部文告》(1942年3月12日)
材料二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
(1)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逻辑关系并简要阐述。
(2)由材料二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1941年3月,美国通过了租借法案,中国列入租借法案借贷国。美国总统罗斯福答应中国的援助请求。明确宣布美国将无条件地全面援助英国、中国等国家……1941年4月1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秘密发布命令:允许美国预备役军官和陆海军航空部队退役人员参加美国志援队。中国以优厚的价格购买了100架美国飞机……1941年4月1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中国财政部长宋子文。两天后,正式通知国民政府,他已批准将首批价值4500万美元的军用器材为援华租借物资……1941年6月9日,第一批110名飞行员和150名机械师等地勤医务人员组成的美国支援队乘飞机前往中国。
——《美国<租借法案>与中国》
(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租借法案实施于中国的作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春,德军在欧洲战场有了新的进展。与此同时,日本进一步确定了“北守南进”的政策,企图通过“南进”切断滇越、滇缅等外国援蒋交通线;但美国不久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又于1940年7月2日宣布对武器、军需物资和飞机零件等实行输出许可证;日军在上述张鼓峰和诺门坎对苏武装挑衅失败后,“北进”计划受到沉重打击;而苏联又于1939年8月23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日本无力单独对苏作战;欧洲战局急变,日本以为英国危在旦夕,德国必胜,应乘机“南进”,夺取英、法、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为此,1941年10月日本海军统帅部联合制定了南方作战计划,其作战方案以海空精锐组成机动部队,由北方航线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珍珠港,沉重打击美国海军主力。然后迅速进攻马来亚和菲律宾……日本的整个作战计划是建筑在发动突然袭击取胜的侥幸心理和对战争各方力量的错误估计之上的。同时,他们盲目迷信德国法西斯的叫嚣,相信“已经确保乌克兰宝库的德国,今后将掌握高加索油田,进一步攻略近东、苏伊士运河,从而称霸欧洲大陆”,而且过高估计自己力量,以为能在东方“确立战略优势,同时确保重要资源地区和主要交通线,造成长期自给自足的态势”。这种战争指导计划,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摘自吴廷缪《日本史》
材料二 日本的政府要人们从未希望要真正征服美国,他们是希望用大量击沉美国舰艇的方式促使美国分崩离析,就像他们在1905年打败俄国人那样,最后同意谈判,把他们夺取的领土让给日本。山本五十六虽然袭击了珍珠港,杀死2400个美国人,但是,他却立刻使美国人民团结一心。从那时起,他们从未动摇过,决心战斗到彻底的胜利。
——摘自(美)E-B.波特《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军制定“北守南进”政策的背景,并分析“日军南方作战计划,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这一观点的依据。(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6分)
分别指出30年代发生在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回答问题:
①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和意图。
②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
③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中东发现了储量达全世界总量2/3的石油——如果说现代化的西方全球征战史,无不以资源争夺为核心,而这种争夺又以石油为甚。正如基辛格所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深入梳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此后的中东各场战争,石油的争夺无不深藏其间,成为关键因素。
——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为欧佩克联合进攻的黄金时期。1973年中东十月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成功地使用了石油武器,完全收回油价决定权,大幅度提高原油价格。欧佩克把石油斗争扩大为整个第三世界的原料斗争,抗击霸权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70年代欧佩克两次原油大提价,在西方世界触发了两次影响深远的石油乃至经济危机,导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消费国经济衰退。此后,主要石油消费国建立国际能源机构和石油战略储备,对欧佩克原油需求明显降低,国际油价长期低迷,欧佩克石油收入锐减。
——陈悠久《欧佩克发展历程与新世纪挑战》
(1)列举两例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石油的争夺无不深藏其间,成为关键因素”。(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欧佩克进人黄金时期的主要背景及历史影响。(11分)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2 )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 由……(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4)应采取充分保证措施,使各 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 绝对公正的调整……(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 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材料二 第一,他们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他方面的扩张;第二,他们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 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第三,他们尊重所有民族选择他们愿意生活于其 下的政府形式之权利,他们希望看到曾经被武力剥夺其主权及自治权的民族,重新获得主权与自治; 第四,他们要在尊重他们现有的义务下,努力促使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者或战败者,都有机会在 同等条件下,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第七,这样的和平将使 所有人能够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第八,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国家,为了现实的和精神 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如果那些在国境外从事或可能以侵略相威胁的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 武器装备,则未来的和平将无法维持;所以他们相信,在一个更普遍和更持久的全面安全体系建立之 前,解除这些国家的武装是必要的。……
——罗斯福、丘吉尔《大西洋宪章》
(1) 对比材料一、二,概括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所倡导的原则的看法。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性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材料二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器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
(1)有人说是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你怎么看?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当德国于1940年横扫低地国家和阿登高原时,是在3034架飞机、2580架坦克、1万门大炮和4000辆卡车的配合掩护下进行的。但在法国崩溃后短短几年内,美国却制造出
军用飞机 |
296429架 |
坦克 |
102351辆 |
大炮 |
372431门 |
卡车 |
2455964辆 |
军舰 |
87620艘 |
货船 |
5425艘 |
飞机炸弹 |
5822000吨 |
小武器弹药 |
44000000000发 |
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元帅举杯祝酒时说:“为美国的生产干杯,没有美国的生产,这场战争就会失败!”
材料二: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著名的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斯特朗又反问了毛泽东一句:“如果美国政府决定使用原子弹干涉呢?"毛泽东回答:"原子弹也是纸老虎,决定战争胜利的是人民,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美国为什么能够获得斯大林如此高的评价?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综合分析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