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材料二: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地计划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地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这场危机持续时间也相当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巨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罗斯福总统采用怎样的模式来应对经济危机?
(2)根据材料一、二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你认为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
(3)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对此,苏联有那三位领导人先后进行了改革?
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
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
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
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
根本的是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 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 |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 ①1935—1938年间,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表现 ②从1928年起,苏联完整地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 ③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的工业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④20世纪30年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
C.多种所有制并存 | D.大型企业国有化 |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 B.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
C.政府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 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
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后来却严重制约着苏联发展的经济体制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D.斯大林模式 |
对“斯大林模式”的准确理解是
A.由斯大林领导建立的制度 | B.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中的社会主义制度 |
C.在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中建立的制度 |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A 重点发展重工业 B 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C 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 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苏联农民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对老婆说:“我们可以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有柴啊!”伊万气坏了,抓起鱼扔进河里那鱼刚进水,就探出身体,高举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了斯大林时期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片面发展重工业政策 |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14分)材料一 在20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和安德烈•••纪德曾怀着对当时蒸蒸日上的国家的极大兴趣,到莫斯斯科旅行。
罗曼•••罗兰一方面表示“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
纪德则写道:“对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每日工资为5卢布或更少;而对某些享有特权的人来说则享受更多的优惠。”
——《外交十记》 钱其琛
材料二 罗曼•••罗兰则对苏联人的精神状况表示了担忧:“我确信,他们有时甚至过分低估了其他民族的生命力。即使资本主义的政府和制度是他们的敌人,也不能低估其生存力……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
纪德则写道“苏联人对于国外的局势和状况处于惊人的无知之中。他们被弄得深信:外国的一切都远不及苏联好。”
——《外交十记》 钱其琛
回答:
(1)当法国两位作家到达苏联时,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呈现怎样的特征?根据材料,概括两位作家对当时苏联的印象和感觉
(2)材料中罗曼•••罗兰和纪德担忧什么?
材料三 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晚期,位于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中国相继成为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其影响力的提高,是以经济的大发展为基础。中美两国经济的发展都是由于在较好地利用外部条件的同时,对内部进行了成功的调整。
回答:
(3)从19世纪晚期以来,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历过哪几次重大调整?各有何作用?
(4)20世纪中晚期,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成功的调整?各起什么作用?
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分)
中国与苏联走的都是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道路上借鉴了苏联的经验,也汲取了苏联的教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与苏联的工业化都是从各自的五年计划开始的,中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的经验,中苏两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个共同点导致了斯大林模式下怎样的弊端?这一弊端在中国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也同样出现,中国当时是如何纠正的?
(2)在赫鲁晓夫和邓小平的领导下,苏联和中国各自进行了改革。改革都首先从农业开始,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措施有哪些?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什么?(1)苏联解体后,中国汲取苏联改革的教训,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