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经选民直接选举的是(    )

A.众议院议员 B.参议院议员 C.共和国总统 D.内阁总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这一平衡表现为(    )

A.实行总统制,总统可以解散参议院
B.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C.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
D.共和派和民主派在国民议会中力量相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和法国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欧洲,且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但二者在政治制度和政治运行方面有许多区别。有关两国的区别正确的是(    )

A.英国是多党制而法国是两党制
B.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法国是民主共和制
C.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理只对总统负责
D.英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法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法国是“各种政体的试验场”,也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

A.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民主历程历经艰难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七十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由此可见
①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
②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③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④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
D.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共和派力量的强大 B.君主派力量的强大
C.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 D.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

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君主派顺应历史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解读不正确的是(    )
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单位:年)

A.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B.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专制和民主的斗争上
C.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D.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及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89年6月,法国国民议会宣布:“……这个议会,而且只有这个议会,才能说明并提出全体国民的共同意愿;在君主和这个议会之间,不再有任何否决权或任何否定的权力。”这说明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

A.废除君主制度 B.建立共和政体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向封建保守势力妥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其内在的社会根源在于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封建残余势力和共和派斗争激烈,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法国的沦陷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