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

材料三: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上述“趋势”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4)材料一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如何积极应对?(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1年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签署条约,进一步阐明了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的主张。条约首先在总则中明确了:(1)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针对成员国本着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所拟定的共同目标,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2)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兑换率,以便实行单一的货币――欧元;(3)制定并且实行单一货币和统一的货币兑换率政策,以保障价格的稳定;(4)建立一个旨在制定和执行欧共体货币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材料二:  欧共体首脑会议在签署的条约中还规定的目标包括:(1)促进平衡持久的经济和社会进步,达到该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欧洲共同体,加强经济社会一致性;(2)在国际上,作为一个政治同盟,通过实行包括拟定共同防务政策在内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伸展自己的立场;(3)实行联盟公民权制度以加强成员国国民的权利和利益的保护;(4)在内部事务和司法方面密切合作。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看出该条约规定了哪些基本内容?这些内容表明了欧共体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欧共体的发展有什么变化趋势?其基本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说出欧共体的前身和后身分别是什么组织?
(4) 简介欧共体在世界经济政治的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规则是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是人类交往和合作的基础。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根据法案还确定由国家调节雇主同工人之间的关系,确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及签订集体合同事宜。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材料二 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便利国与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和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体制,鉴于主要目标是继续发展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所必要的有秩序的基本条件,各会员国保证同基金和其他会员国进行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外汇安排,并促进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4年)
材料三 世界贸易组织8月31日就巴西和美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棉花补贴争端案作出最后裁决,认定美国为其国内棉农提供巨额补贴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贸易规则,并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措施。……此次世贸组织的裁决虽然并没有完全满足巴西的愿望,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裁决可能影响到其他棉花种植国家,因此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美国的补贴政策帮助美国生产商以低于外国竞争者的价格销售产品,此种不公平行为压低了世界市场的价格,对巴西和其他地区的棉花生产商构成了双重打击。
——《新华月报(记录)世贸组织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2009年第10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中复兴工业的主要措施。(6分)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怎样的“汇率制度”以达到“稳定”的?(4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世贸组织的职能。(2分)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两个组织构建世界经济体系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今世界愈来愈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黄小灿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经济全球化的渊源及发展”的探究学习,其中以下材料引起了他的关注和思考。
材料一:“离开卡迪兹之后的第33天,我进入了印度海,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居住着不计其数的居民的岛屿。我通过发布公开声明和展示国王旗帜的办法替我们最富有的国王占领了这些岛屿,岛上的居民无人表示反抗。”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哥伦布占领的“这些岛屿”属哪一大洲? 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联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所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世界市场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哪一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谈谈这一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的货币流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
材料一   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城市)──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的商品中生丝量最大。而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当时的欧洲商人们说,葡萄牙人从里斯本运往果阿的白银几乎全部经澳门进入了中国。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整理
材料二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丝—银”贸易形成的背景。简要分析“丝—银”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材料中的三个时代背景分析美元发生变化的原因。
(3)欧元的诞生对区域经济整合有着良好示范作用。当代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组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杨凯《中国梦的方位》
材料二 100多年前,法国文豪雨果曾有一个欧洲统一的梦想。雨果在住处的庭院里种下一棵橡树。雨果说,当这棵树长大之后,由欧洲各国统一而成立的“欧洲合众国”将在欧洲大陆建立起来。                                       ——摘自央视纪录片《货币》
材料三 “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旧山河”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如何“一路走到1949年”使“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雨果心中的“欧洲合众国” 之梦在现实中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新时期为实现“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举措。它与“欧洲梦”的共同点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既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的目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材料三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的三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势?
(2)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对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一和材料二两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依据图片反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摘自《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指谁?二战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5分)
材料二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 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摘自《大国崛起》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战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5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分析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分别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主义”表示对事物的主导,往往被国家或国家集团等用于表达其强烈推行的主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关系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7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关于中东的特别咨文……主要内容是:由国会授权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中东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总统有权应这些国家的请求提供武力援助,只要这些国家面临“国际共产主义控制的任何国家的武装侵略”。 ……以后这个中东政策纳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       
——百度百科《艾森豪威尔主义》
【材料二】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布什宣布,其政府所关注的焦点将是摧毁恐怖分子的网络,这场战争“不仅是美国之战,也是世界之战”,任何国家都必须做出选择:或者站在美国一边,或者与恐怖分子站在一起。“从现在起,任何继续庇护或者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都将被美国认定为敌对的政权。
——袁征《“非友即敌”——美国推出“布什主义”》
【材料三】              奥巴马主义 

注:“轻轻的走,慢慢来,好好想,建立联盟并带上一根大点儿但别太大的棒子。”
【材料四】 欧盟作为当今世界最成熟,最具影响力的区域集团,它在区域间主义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领跑者”角色。由它所主导的区域主义不但促进了世界各区域之间更为紧密的交流与联系,而且由此催生了全球政治经济中“一种新的互动层次”,并对新的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郑先武《欧盟与区域间主义:区域效用与全球意义》
注:区域间主义指的是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各种行为体(国家或非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它是美国二战后什么政策的延伸?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推行“布什主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杜鲁门主义”和“布什主义”产生的催化剂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从“杜鲁门主义”、 “艾森豪威尔主义”到 “布什主义”的变化指出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分析,“区域间主义”的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
(5)综上所述分析,为了应对国际关系的新发展,中国应采取怎样的外交措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就出现了护照的雏形,当时出国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以表示其地位和权利,以便出使的国家给予特别的优待。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此时,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呼之欲出了。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规定,每个迁移的法国国民必须有一本护照。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出示本国护照。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
材料二: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之概念,护照一词虽然最早在《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出现,也只是政府为商人开具的一种集体信函。而且从保存的资料看,主要是为俄国商人入境所用,很少看到中国商人出境。到了近代,国门大开,外国人不用检查直入中国口岸。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
材料三: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年版、53年版、58年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年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从古至今护照的变化,分析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分析《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国商人很少出境的原因。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内地护照”的。
(3)依据材料三,请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分)德国历史充满着波折与艰辛,狂热与反思伴随着德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
(1)请完成下列填空。(5分)

领 域
成     就
古典音乐
德国贝多芬为纪念拿破仑·波拿巴而创作的 ① 是其代表作之一。
科学理论
1848年, ②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技术变革
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 ③ 
以  ④ 为动力,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 ⑤ 成功。

 
材料二:2014年3月正在日本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9日在东京发表演讲时指出,正视历史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中尤为重要,正视历史是德国重返国际社会的前提。
(2)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指出德国在这次战争中所犯的罪行并用史实各举一例说明。请结合史实简要论述国际社会为此作出了哪些努力?(14分)
材料三:在1949年“杜塞尔多夫文件”中说:在1949年“杜塞尔多夫文件”中说:“没有……资本的流入,德国人民始终还在怀疑恢复国内经济的可能性。”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黄永祥《不要忘记德国》
(3)概括材料三中二战结束后阿登纳时代(1949年当选为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1963年告别政坛)联邦德国经济快速恢复并创造连续十余年持续增长的“德国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文明的发展引领世界文明不断进步。阅读下列《西方文明史》([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中的几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材料二 “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l 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
材料三 “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
材料四 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在1945年,即使是一位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无法想象到这种文明所具有的广泛程度和它的特征。”
请回答:
(1)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4分)
(2)结合工业革命、法国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8分)
(3)导致这—时期人们“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经济、政治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 (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1月11日,历时4年有余的一战结束,中国参加的协约国阵营是战争的胜利方。而早在和会召开前,“欧西报纸颇有中国参战不力,且闻有人拟乘机破坏,不使加入之说。”因此,中国的所谓“战胜国”地位不过是虚幻的,列强从未将中国视为平等一员。
——摘编自姜涛主编《中国近代通史》(十卷)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列强“从未将中国视为平等一员”的表现。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① 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2)请填写表中①、②两处的相应内容,并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材料三 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3)从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的。
材料四 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东西部地区有关数据的统计

地区
土地面积(公顷)
耕地(公顷)
森林(公顷)
东部
106410
27840
15934
中部
325010
47930
74749
西部
524980
19130
37946

 
材料二  中国中西部地区(包括东北)共21各省区,占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根据探明储量:中西部地区占90%以上的煤,石油的67.44%,天然气的75.56%,可开发水资源占96.82%。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开发政策》
材料三  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准发达国家”板块——东部沿海地区,还有一个超大型的“新兴经济体”——中西部地区,中国两个板块的结合便产生了1+1大于2的中国效应。
——张维为《中国震撼》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欧盟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欧洲大市场。东欧国家有一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与欧盟紧密相连,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且劳动力成本低。对中东欧国家来说,加入欧盟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实现国内各领域的转型,同时,国家间和解与信任的不断加强也有助提升地区稳定水平。欧盟东扩使俄罗斯的缓冲地带被冲破,战略空间被压缩。但欧盟东扩也面临着:如何定义欧洲和欧盟,即欧盟最终的疆界在哪里?欧盟成员国内部因经济发展的悬殊如何解决成员国的差异和分歧等问题。
——《欧盟东扩的历史与现实需求》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东西联动的中西部开发与欧盟东扩有哪些共同的因素?二者目标的主要差异性是什么?
(2)当欧盟东扩面临很多现实难题的情况下,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东西联动的板块结合为什么能产生1+1大于2的中国效应?你得出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