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 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确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
——《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题词。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到这时,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8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战壕里的英国士兵在一首歌中表达了同样的反战情绪,这首歌中有这样几行: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子弹嘘嘘,大炮隆隆
我不想再呆在这里。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格雷的评论“灯光正在欧洲熄灭”是什么意思?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给欧洲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一战前期和后期交战双方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一战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主要国家工业产量占世界总额比例变化表

时间
1870年
1900年
英国
32﹪
18﹪
美国
23﹪
31﹪
德国
13﹪
16﹪
法国
10﹪
7﹪

材料二:英德殖民地情况变化表

时间
国家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英里)
殖民地人口(百万)
1880
英国
770
267.9
德国


1899
英国
930
309
德国
100
14.7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的野心是彻底毁灭法国,称霸欧洲。1875年俾斯麦已准备侵法战争,但是由于俄国和英国的干涉,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法国的企图。俾斯麦特别害怕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俄法“联盟的噩梦”经常使他忧虑。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来孤立法国,反对俄国,阻止法俄接近。……
材料四:1888年威廉二世登位,1890年他迫使俾斯麦辞职。威廉二世公开宣扬他的对外政策的“新路线”,即大力扩张殖民地,积极扩建海军。……1893年威廉从土耳其取得建筑巴格达铁路即“三B铁路”的租让权,企图以铁路线将柏林、伊斯坦布尔、巴格达联成一气,使整个土耳其和小亚细亚成为德国的投资场所和势力范围,同时威胁英国殖民地埃及和印度,直逼高加索。1897年,又强占中国的胶州湾,参加对中国的瓜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工业的世界地位和殖民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对付法俄”的表现和后果。
(3)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德国外交策略的变化及其原因。
(4)根据材料分析欧洲列强的基本矛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国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甚至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
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竞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的和平建议
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文
请回答:
(1)德国提出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引用有关文字加以说明。
(2)双方对当时一战的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请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百年来,德意志民族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就遭到了德国的两次侵略,因此它不愿将其安全交托给没有权威的国联。…它于1920年9月、1921年和1924年分别与比利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协商建立了正式的军事联盟。…这一联盟组织基本上是反德的,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孤立德国来保护法国及其盟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的两次侵略”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历史事件之间关联。
材料二 当30年代纳粹德国崛起后,法国统治阶级只想苟安求和,保住既得的利益。而一般的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朝野上下弥漫着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以致在1940年5月德军进攻时,不仅没有再出现凡尔登的奇迹,而且在短短的40多天内就战败投降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导致法国“短短的40多天内就战败投降了”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在1914年英国和德国开战的那天晚上,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望着白厅的灯光说道:“整个欧洲的灯光都要熄灭了。我们此生将不会再看到它们亮起来了。”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欧洲已不再向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
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愤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
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14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来自欧洲的军火和钢铁方面的订单使美国的工业生产更加活跃起来。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欧洲的债权国,拥有了世界40%的财富。在这次战争中,美国和英国、法国等国家一道成为了战胜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种“整个欧洲的灯光都要熄灭了”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灯光熄灭”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一次演说,用“王道”和“霸道”来概括东西方的国际观念。孙中山指出,西方国家“只见物质文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专是一种武力的文化”,“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就是‘行霸道’,所以欧洲的文化就是霸道的文化”。这种霸道文化是东方人“向来轻视”的,因为在东方,“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要人畏威。这种要人怀德的文化中国的古话就是‘行王道’。所以亚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
——吴义雄《传统文化与孙中山的国际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方的“霸道”文化和东方的“王道”文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向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德意志帝国是在以武力建立的新的国际结构中最强大和最显赫的国家,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欧洲国家在和平时期从来没有像20世纪初期那样保持如此庞大的军队。如今,在全体青年人中实行一年、二年甚至三年的义务兵役制已经习以为常。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乎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除了少数几个爱采用耸人听闻手法的作家以外,所有的人都希望欧洲和平。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到来。 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望(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
——《国际上的无政府状态》
(1)根据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众在战争爆发中的作用”的看法。(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
(2)结合史实分析这两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5)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世界现代史教材目录(节选)的对比。

目录A
第一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二节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三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
——摘编自全日制大纲版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历史·现代部分》,1987年版
目录B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节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节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第三节 悄然转变中的中国社会生活
第二章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一节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
……
——摘编自人教社《历史与社会·现代部分》上册,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所指出的不同之处应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充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7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860—1870
5.5
2.9
1870—1900
3.2
3.7
1900—1913
3.7
4.2
1913—1929
0.7
2.7
1929—1938
−1.2
2.0
1938—1948
0.0
4.1
1948—1981
6.8
5.6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军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手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
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杭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典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1)根据材料,概括双方对当时战局的看法。
(2)根据材料,分析双方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责任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十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其中有大塞尔维亚运动、泛斯拉夫运动、泛日耳曼运动、法国复仇运动及青年 土耳其党革命。……欧洲因而分裂成两大敌对集团,地区事件演变成国际纠纷。1919年9月11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圣路易发表演说: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
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是因为晚清以来,中国日益边缘化,精英们在新的国际体系下寻求国家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会一若中国加入一方成为战胜国,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逐渐凸显。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几乎影响了后来中国六十年的政治走向。
——摘编自张卉妍《一战全史》和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1)根据材料,从原因方面,指出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参战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不同点。
(2)有学者说,一战是20世纪中国的一个转折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思潮方面归纳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些事件改变了战争性质——从最初为欧洲问题而开战、实质上是欧洲的战争转变为全球范围的战争。诚然,1914年8月21日日本已参加这场战争,但它只是私自占据了太平洋上几个分散的德国殖民地。而现在,美国的加入则意味着一个迅速决定战争结果的非欧洲大国的介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始终伴随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一方面,战争使国际社会走向无序状态,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受阻,和平秩序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战争对文明的摧毁又促使人们为寻求和平作出努力,国际社会因此走向有序状态。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世界规模的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也促使人们探索和平的途径。
——杨泽喜《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启示》
(1)材料一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对这场战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战争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族主义因工业革命而得到进一步促进,因为工业革命凭借其新的大众交流工具,使对公民进行有效的、无所不包的教导成为可能。因而,民族主义成为19世纪欧洲历史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以后又成为20世纪世界历史中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和平主义者对民族主义的非难着重于民族主义运动的暴力行为、与军国主义结合以及因爱国侵略主义(Jingoism)与沙文主义(chauvinism)而在民族间产生冲突。在某些国家,如德国,民族象征与爱国性的自负因与过去的战争相关而名声大坏。因此权力争夺和权力斗争一直是国际战争的真正原因,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之类的力量,不过是达到夺取权力这种目的的手段。
——摘编自凤凰网《民族主义解释》
材料三:这些“主权国家”以基督徒和“民族国家”的双重名义肆无忌惮地带着对自己以外的民族或国家的厌恶与藐视向世界宣战,用大炮说话,强迫文明古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就是民族主义中的扩张主义最初的外在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民族主义内含的进步“民族独立运动”和“民族自治运动”,正是对民族主义中反动的排外主义、扩张主义进行反抗斗争的结果,“正义战胜邪恶”为人类社会的法理,因而各国独立运动取得“节节胜利”自然合天意,符法理,顺民心。
——摘编自凤凰网《民族主义解释》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实质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权力争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相结合会体现出什么特征?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民族主义与战争、和平的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350
1740
1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
39350
3320
5550
1230
1920
970

 
材料二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句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一一一引自1911年4 月本哈第著《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国家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军费开支增长率
270%
110%
80%
19%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德国处于这种地位的原因?
(2)材料二中反映德国的什么要求? 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上述要求采取了什么措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