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一战的影响是
A.引发了十月革命 |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主要矛盾。”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英、德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与霸权斗争最激烈 |
B.英、德矛盾的发展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 |
C.英、德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
D.英、德关系的变化导致世界格局变化 |
1918年《西方的没落》带着一战的创伤与反省出现在德国的书店里,从此围绕“西方的没落”的争议一直在持续。书中的“西方”指的是( )
A.美国、日本 | B.欧洲 | C.苏联 | D.德国 |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反而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主要是因为
A.意大利在一战爆发前与德国关系破裂 |
B.意大利考虑到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对其不利 |
C.协约国集团对意大利进行威胁和拉拢 |
D.意大利国内人民反对意大利参加到盟国一方作战 |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
以下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征兵的歌曲《美国佬来了》的部分歌词:“……我是勇士。这是勇士之歌,乐战好斗,令敌国焦土一片,跋涉血海,誓要斩尽杀绝……我的影子将是你的死神…… ”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美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居中调停,竭力维护世界和平 |
B.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战争双方出售军火物资,大发战争横财 |
C.随着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寻机参战,而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给了美国参战的借口 |
D.从歌词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好战、残忍与争霸的欲念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A.德国不具备改变世界统治秩序的能力 |
B.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地位 |
C.美国的参战改变了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 |
D.反战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实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
B.国内局势动荡,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西方衰落”的开始,刺激了西半球和远东的世界权力中心的成长。这里的“世界权力中心”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A.美国和中国 | B.美国和日本 |
C.苏俄和日本 | D.苏俄和中国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倒戈,加入了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处理对外关系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 B.意大利不守信用 |
C.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 D.协约国方面所进攻的战争是正义的 |
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许多技术受到重视,下列技术是在一战影响下发展的是
①飞机受到重视,汽车的功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化工技术发展
③生产流程改进
④生产管理革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各项,发生在一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到加速作用的有( )
①美国对德宣战 ②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③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 ④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推进到了第二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 |
B.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 |
C.1916年协约国已基本取得胜利 |
D.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然掌握制海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