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D.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对材料解读最恰当的是( )
A.协约国的胜利是对军国主义的胜利 |
B.一战影响下中国人学习的方向发生变化 |
C.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 |
下列事件发生在1917年的是( )
①美国对德宣战②中国向同盟国宣战
③俄国退出帝国主义大战④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916年9月15日,英军在进攻中首次使用坦克,共出动49辆,而实际参加战斗的有18辆,步兵的进攻速度因而有所增加,当天占领了第三道阵地的几个要点。”这个战斗情景出现在( )
A.日德兰战役 | B.凡尔登战役 | C.索姆河战役 | D.马恩河战役 |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个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
A.力图保持欧陆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陆事务 |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 D.实力开始衰落,无力插足欧陆事务 |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战争的影响是
A.引发了十月革命 |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协约国和同盟国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下列有关一战的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②英俄签订协约 ③英法签订协约 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①③②④ | B.①③④② | C.③①②④ | D.③①④② |
右图所示是1913年欧洲形势,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
C.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
D.列强之间相互勾结 |
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我要你忠于美国军队! 德国征召潜水艇员海报 加入你祖国的军队,上帝保佑国王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
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
D.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更确切地说,德意志帝国的建筑材料是煤和铁,而不是铁和血。”这段话的含义是
A.否定武力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 B.重工业发达是德意志帝国的突出特色 |
C.否定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中的领导作用 | D.工业革命是推动德意志统一的根本动力 |
有人认为美国“要会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的实质是称霸世界,使美国在谋求霸权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是
A.与苏联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
B.策划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 |
D.组织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
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 |
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 |
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
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