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宁波帮”源于宁波而成于上海。鸦片战争后,宁波人开始向上海进军,最初主要从事商业、沙船运输业和钱庄业,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经济的进一步入侵,“宁波帮”又向近代工业企业和新式银行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宁波帮”还扩展该帮成员,其联络对象由宁波籍扩大到浙江、江苏籍,甚至包括安徽籍,因此“宁波帮”演变扩大为“大宁波帮”——“江浙财团”。……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
材料二 “江浙财团”投资人和主办人大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有些是北洋军阀时期的军阀官僚,出身于买办,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少集团带有较浓厚的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倾向,但其民族资本主义成分则是主要的。其代表人物曾表现过一定程度的反帝、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积极性。……又表现了较强的动摇性和妥协性。特别是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使他们感到恐惧。当蒋介石准备发动“四一二”政变时,许多人站到了蒋介石一边。
材料三 江浙财团希望南京政府能够实现国内的统一和稳定,取消外国企业在华的经济特权,虽然蒋介石与其有共同点,但蒋介石主政期间致力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对于江浙财团所掌握的银行业这样的命脉行业,是必定要将其纳入国家的控制下,这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三十年代随着日本入侵的威胁日益临近,国民政府对经济的统治程度日渐加深,至1935年时,全国2 566家银行有1 971家被国民政府控制,江浙财团在经济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它们中许多银行和企业被兼并,逐步地沦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附庸。这种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江浙财团开始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浙财团”在近代崛起并达到鼎盛的主要因素。(6分)
(2)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评“江浙财团”。(6分)
(3)联系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江浙财团在近代发展受阻并最后瓦解的主要因素。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6分)
1948年,上海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20%。天津63家橡胶企业,上半年只能发挥生产能力的20%——40%,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青岛1000余家工厂,只有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导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
②连年战争的破坏
③民族工业间的恶性竞争
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0分)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曩、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
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阶段最恰当( )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
1945年8月,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现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僚资本的重压 | B.外国资本的侵略 |
C.封建官府的排挤 |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
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大批破产,主要是由于( )
①美国的经济侵略
②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
③国民政府加强对工业的垄断
④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商品的涌入 |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
C.繁重的捐税负担 |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
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部分应为( )
A.民族资本 | B.官僚资本 |
C.外资企业 | D.个体经济 |
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
下图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京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迁移:缘于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危急 |
B.前两次迁移:具有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意义 |
C.第三次迁移: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北平 |
D.第四次迁移:造成文物大量流失海外的局面 |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历史上很多的探路者,在开路的同时也在开创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情境一
高原马帮——幽幽古茶道
材料二 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有官茶、在商茶,皆贮边易马……设茶马司于、秦、河、雅诸州。自碉门、黎、雅抵桑甘、乌思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
——《明史·食货·茶法》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往于云南丽江、西藏、印度等地的马帮约有25000驮之多,沿途大小商号多达成1200余家,大多数人家都投身于古道运输或从事与茶马古道相关的产业,贸易物资增加了从印度转运来的英国和美国的香烟、卡其布、毛呢、手表、煤油,以及各种日用百货,由拉萨到印度则出口大量羊毛、云南丽江、四川康定和西藏昌都这样一些城镇也纷纷在茶马古道上兴起了。
——摘编自CCTV《茶马古道》纪录片解说词
情境二 远洋帆影——浩浩新航路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后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摘编自《大国崛起》纪录片解说词
“有路必有福,有路必有胜”,依托情境一、二,以两条路的共同之处为切入点,请你以“ 之路”为题,论述商路开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抗战以前,全国的工矿企业8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到了1944年,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数量占整个国统区的88.63%,资本与工人数分别占93.52%和85.61%。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努力改变全国工业布局 |
B.四大家族加强了工业垄断 |
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 |
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身实力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并规定其他发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到1936年底,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作用。
下图中所示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式,按照A、B、C、D、E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地主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B.地主经济、外国资本、洋务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C.外国资本、洋务经济、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
D.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洋务经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结合资料三及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