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贺岁大片《十月围城》已隆重上映。影片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以这一历史场景,下列各种分析最正确的是( )
A.孙中山闹革命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 |
B.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 |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D.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 |
“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 B.①② |
C.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孙中山先生诞辰145周年的特别之年。为此,全国各地纷纷举办活动,予以庆祝。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 下面是新华网近期刊出的两则文章节选:
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用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来形容,也不为过。
——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如果去掉人们人为地附加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的意识形态光环,辛亥革命是很悲哀的……辛亥革命的意义没那么大,辛亥革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2011年12月15日对历史学家、满清学者萧功秦的访谈
(1)材料一武汉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辛亥革命曾得到海外华侨和留学生的大力支持,如果请你再增添一个海外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座城市?阐述你的理由。
(2)你认为这两位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
C.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 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革命成功需要抓住时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或动摇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一致的是
①革命对象 ②革命结果 ③指导思想 ④革命性质 ⑤革命任务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③ | D.④⑤ |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哪些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的中国各报刊上(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 |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
1906发行的《<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中认为革命者只要善守国际法,承担清政府和列强订立的条约、债务、义务,列强是不会干涉的。这一认识
A.有力反击了立宪派的担忧 |
B.体现了革命派对列强的幻想 |
C.正确分析了革命的利弊 |
D.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难者曰: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然屡见败,莫克振救,若能变也,即向者所谓……弥缝蚁穴,飘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也。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为建设中华民国提出了哪些基本构想?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政治主张的异同。
冯自由《革命逸史》载:“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白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迮,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
A.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 |
B.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 |
C.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
D.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 |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
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
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1)列举近代英美两国能体现“宪政核心理念与价值”的法律文件并分析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千差万别”的原因。
(2)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并分析不利于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的认识。
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
C.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D.为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
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后,在武汉地区出现的标语、口号可能是( )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 |
B.中华民国万岁、万万岁! |
C.打倒列强,除军阀! |
D.毛主席万寿无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