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中提出的,而在百日维新的诏令中未提到的内容是
A.实行君主立宪 | B.发展工商业 |
C.建立新式军队 | D.创办新式学堂 |
“(7月9 日)……命各部院堂官督司员将该衙门则例删改,……(8月2 日)……命各省督府整饬吏治,考核属员。……(8月30 日)……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湖北、广东、云南三巡抚,河南总督,及京外大小冗员。”上述所引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的片段,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预备立宪 | D.辛亥革命 |
“公车上书”中提出当时救亡图存的上策是
A.“迁都定天下之本” | B.“下诏鼓天下之气” |
C.“变法成天下之治” | D.“练兵强天下之势” |
19世纪末,京、津、沪、穗是维新变法活动最活跃的中心城市,下列有关当时各地的维新报刊和团体对应有误的是
A.京——《中外纪闻》、保国会 | B.津——《国闻报》、时务学堂 |
C.沪——《时务报》、强学会 | D.穗——《知新报》、万木草堂 |
下列改革,性质相同的是( )
A.梭伦改革与王安石变法 |
B.俄国1861年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 |
C.商鞅变法与欧洲宗教改革 |
D.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法令中哪一措施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本,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
A.裁汰冗员 | B.裁撤旧军队 |
C.废除八股取士 | D.废除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
下列改革中措施与结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
B.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 |
C.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
D.戊戌变法广开言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
“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皇上举此经义,行此旷典,天下奔走鼓舞,能者竭力,富者纾财,共赞富强,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共。……大雪国耻,耀我威棱。”上述观点最可能出自
A.李鸿章 | B.康有为 | C.陈独秀 | D.孙中山 |
法国历史学家高弟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了,这样它就被扼杀了。”高弟认为维新变法运动
A.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 | B.因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 |
C.渴望夺取慈禧的权力 | D.采取的措施不适合中国国情 |
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针对维新派的变法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反映出维新变法中存在的问题是
A.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出现分歧 |
B.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 |
D.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 |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 |
C.反帝斗争风起云涌 | D.西方近代思想的广泛传入 |
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
【改编】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