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评价的是

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B.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C.早期维新派的“商战”主张 D.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时期,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上述观点,符合(   )

A.维新派的主张 B.地主阶级改革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地主阶级顽固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组织”、“纪律”、“政治”、“革命”、“申请”、“解决”、“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就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往往都是复杂而又艰巨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下列因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最终被中止的有
① 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梭伦改革   ④戊戌变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土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
点)有何不同?
(2)材料三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下列材料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史实说明上述三个观点。
(3) 依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
①首先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②其核心是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是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的开始
④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宣扬了西学,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改革的先师,其目的在于
①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孔子②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
③利用儒家思想宣扬变法④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   )

A.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 B.议院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C.议院是朝廷咨议机构 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臣交祸之据,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 ……绵祸八十年……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由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下列各项,符合康有为本意的是
① 认为万国行立宪之政是世界潮流  ② 认为用革命暴力来改变政治制度会引发祸端 
③ 认为法国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改革 ④ 认为君主专制的官僚体制导致君臣交祸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的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