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措施,以下不属于这些措施的是
A.鼓励私人兴办实业 | B.编练新式军队 |
C.制定宪法,设立议会 | D.废除八股取士 |
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
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
①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②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坎坷的
③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
④资产阶级维新力量弱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 “八年于外,列国周游……熟考中外之故,明辨欧华之风,鉴观得失之由,讲求变革之事”。录得其心得如下:
材料一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久矣。……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
材料二 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忧虑强邻四逼,不能容我从容图治也……破坏甚易,建设甚难,大火随风不知所底,其不至亡国者幸耳。
——上述材料均选自《康有为遗稿》
材料三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四 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⑵材料三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⑶材料四的观点正确吗?简述你的理由。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 B.企业管理制度 |
C.政治制度 | D.教育制度 |
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 | B.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
C.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和决算 | D.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
—— 郭汉民《放开眼界看“戊戌”》
材料二 我认为今后对维新派与维新运动的深入研究,应充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对于包括维新派与维新运动在内的一切历史事件与人物,既要弄清楚其起因和思想动机,又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深入、具体地考察其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而且,对于社会效果的考察,也应当着重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发展变化上,而不是笼统、抽象地谈论所谓的“斗争精神”云云。
—— 赵春晨《坚持实践第一,重在社会效果的评价标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关于维新变法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
《剑桥晚清史》中说,“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这表明( )
A.康有为改革实践将根本改变原有体制 |
B.维新变法理论完全没有付诸政治实践 |
C.康有为主张用革命手段实现政权更替 |
D.维新变法失败原因在于没有群众基础 |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英国人赫德对中国戊戌变法的看法,赫德的意见如下: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对赫德的评论认识正确的是
A.赫德揭示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
B.赫德把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康有为等人的筹划失败 |
C.赫德认为宣统皇帝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
D.赫德认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