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两国各自进行了一场图强的运动,但其结果却不一样。中国的失败了,日本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请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一)在中国开展的运动是:
在日本开展的运动是:
(二)从以下几方面比较说明中国的失败和日本的成功的原因:
(1)经济方面:
(2)政治方面:(2)
(3)目的:
(4)归纳说明中国开展的运动失败的必然性(2)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是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为推动维新变法付出了巨大努力。下列关于其经历或主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提出改革措施
B.1898年发表《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C.维新变法期间译著《天演论》,宣传民权学说
D.他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针对维新派的变法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反映出维新变法中存在的问题是

A.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出现分歧
B.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
D.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上,政治近代化的系统主张最早出现于

A.新思想萌发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历史学家高弟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部给吃,这样它就被扼杀了。”高弟认为维新变法运动

A.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 B.因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
C.渴望夺取慈禧的权力 D.采取的措施不适合中国国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皇上举此经义,行此旷典,天下奔走鼓舞,能者竭力,富者纾财,共赞富强,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共。……大雪国耻,耀我威棱。”上述观点最可能出自

A.李鸿章 B.康有为 C.陈独秀 D.孙中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B.企业管理制度
C.政治制度 D.教育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
—— 郭汉民《放开眼界看“戊戌”》
材料二   我认为今后对维新派与维新运动的深入研究,应充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对于包括维新派与维新运动在内的一切历史事件与人物,既要弄清楚其起因和思想动机,又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深入、具体地考察其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而且,对于社会效果的考察,也应当着重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发展变化上,而不是笼统、抽象地谈论所谓的“斗争精神”云云。
—— 赵春晨《坚持实践第一,重在社会效果的评价标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关于维新变法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剑桥晚清史》中说,“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这表明(   )

A.康有为改革实践将根本改变原有体制
B.维新变法理论完全没有付诸政治实践
C.康有为主张用革命手段实现政权更替
D.维新变法失败原因在于没有群众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的标志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创办 D.《定国是诏》颁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英国人赫德对中国戊戌变法的看法,赫德的意见如下: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对赫德的评论认识正确的是

A.赫德揭示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B.赫德把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康有为等人的筹划失败
C.赫德认为宣统皇帝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D.赫德认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戊戌政变发生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    )

A.编练新军 B.京师大学堂 C.农工商总局 D.官民上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的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