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 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m=400,n=600 B.m=800,n=200
C.m=600,n=400 D.m=900,n=100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一次演说,用“王道”和“霸道”来概括东西方的国际观念。孙中山指出,西方国家“只见物质文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专是一种武力的文化”,“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就是‘行霸道’,所以欧洲的文化就是霸道的文化”。这种霸道文化是东方人“向来轻视”的,因为在东方,“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要人畏威。这种要人怀德的文化中国的古话就是‘行王道’。所以亚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
——吴义雄《传统文化与孙中山的国际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方的“霸道”文化和东方的“王道”文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法国、葡萄牙、荷兰四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表中的“乙”是指(  )

国家(代称)
1500—1599
1600—1700
1701—1800

705
371
196

65
1770
2950


811
1865


155
1300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A.英国          B.法国           C.葡萄牙           D.荷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的成熟
C.手工业的发达 D.工业革命的成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这些现象对西班牙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 D.提升了西班牙的国际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于明代中叶完成地理大发现,开通了中欧直接贸易海路,中国制成品出口和贸易顺差迅猛增长,从英吉利海峡到东非沿岸,从美国切萨皮克海湾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出土文物和海底沉船中的中国瓷器、纺织品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中国古代手工业曾经有过的辉煌。由于……中国手工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方才逐渐削弱以至消失。
——《中国制造业的“金牌”成色不足》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的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的比重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中国各年进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进口
出口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及建筑用品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合计






手工
制品
机器
制品
合计
1893
0.6
7.8
13.0
78.6
100
15.6
--
81.8
2.6
100
1910
1.5
16.1
17.0
65.4
100
39.1
0.7
41.4
18.8
100
1920
3.2
25.3
16.9
54.6
100
36.4
3.7
39.4
20.5
100
1930
3.7
23.2
17.3
55.8
100
45.1
4.6
30.6
19.7
100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四  1998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到88.8%,出口额达1615.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35.7倍,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57.6%。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13.9%;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17.5%。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增长13.1%。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图示中代表中国和英国的分别是那一条?代表中国和英国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93-1910年间中国进口的生产资料比重和出口的机器制品比重都有一定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领域的怎样情况?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其主要观点是(  )

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 B.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
C.“欧洲奇迹”成就“工业化革命” D.“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  )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传播基督教
C.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 D.黑奴贸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传播基督教
C.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
D.黑奴贸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某经济学家认为1550—1560年是近代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良机。当时英国人把握良机的方式有(    )
①价格革命       ②圈地运动        ③殖民掠夺      ④商业战争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对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欧洲
100
140
266
非洲
100
95
95
亚洲
330
479
749

 
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增长
C.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
D.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美妙的荷兰景致。那一座座深褐色的传统风车不仅是荷兰的标志,还见证了荷兰17世纪作为“海上马车夫”的经济奇迹。对“海上马车夫”的确切理解是(   )

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B.荷兰只能依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C.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日本的对外扩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