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 ”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日本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材料三对戊戌变法作出的评析,你是否认同?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亚洲近代化历程中接踵发生的两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868年4月6日,日本明治天皇率领群臣在皇宫紫宸殿举行宣誓。时隔30年,1898年6月11日,中国光绪皇帝亲临天安门,颁布“明定国是”诏书。下面是明治君臣的“五条誓文”和光绪皇帝的“明定国是”诏书:

五条誓文
一、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明定国是”诏(部分)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奋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五条誓文”和“明定国是”诏书分别是在怎样的形势下颁布的?从两者宣称的主旨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完成下列表格:(6分)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改革措施(部分)


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取消封建等级制,宣布“四民平等”。
精简机构;
①鼓励                            上书言事;
②取消                     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军事
实行义务兵役制,灌输    
    精神,建立效忠天皇的新军队。
 
裁汰旧军,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际预算决算;
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文教
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                       
②奖励            ;③在京师设立           

(3)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结局大相径庭。对此,康有为和梁启超有所反思;

日本所以能骤强之故,或以为由于练兵也,由于开矿也,由于讲商务也,由于兴工业也,由于广学校也,由于联外交也。固也,然皆非其本也。其本维何?曰:开制度局,重修会典,大改律例而已。 
——康有为
(如果)皇上既有兵力以行其大权,则西后无能为。
——康有为
一切权柄皆归守旧之徒,……处士(指维新派)以一身毫无凭藉,惟有引颈就戮而已。                       ——梁启超

①康有为认为日本由弱变强的关键是什么?(不得抄原文)他认为的“关键”改革,在明治维新措施中有什么体现?请举例说明。
②康有为、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许多国家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并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1601年,英国通过了著名的伊丽莎白法,即“旧济贫法”,为失地农民创造了多种就业的方式。……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大力发展非 农产业,以吸纳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
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 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 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材料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珠三角地区率先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民工。广东省成为四川第一劳务输出大省,最高峰时曾达到500万,占到四川民工省外输出的80%以上。……同时,四川省内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四川省内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吸收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据统计,四川城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已由1990.年的12.3%上升到2003年的28.6%,其中大部分就业岗位即由农民进城人员取得。
——郭正模《近期四川向珠三角地区劳务输出的趋势、问题与对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图1指出英国政府对失地进城农民政策的变化。
(2)据材料一、二,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4分)
(3)结合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政策分别对英、日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3分)
(4)据材料归纳四川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当前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影响。(5分)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民族主义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起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臣民和国王的领地。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是由公民组成的……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
材料二:意大利人……在1859—1871年间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统一的国家。德国人在普鲁士人的领导下……建立了他们的德意志帝国。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德意志、意大利的“民族主义”主要是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一般认为,民族 主义包含有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两个方面的内容。试以19世纪后半期的日本为例简单说明。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是需要智慧的,措施出台的先后顺序,推进步伐的轻重缓急等等都很重要,这些细节可能会决定或影响改革的成与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的大事年表(摘要)

日期
涉及方面
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
1871年8月
政治
实行废藩置县的改革,在全国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1871年11月
对外交流
任命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使节团前往欧美考察,途经12个国家,历时22个月
1873年
军事
颁布第一个征兵令
1880年
 
颁布处理官营企业的条例,将除铁路和军工企业外的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新型资本家
1890年
教育
天皇下达《教育赦语》,推行军国主义教育,宣传“大和魂”、武士道,树立以天皇神权为中心的皇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摘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材料二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百日维新期间变法的大事年表(摘要)
注:以下时间为当时中国农历,以年号纪年

——摘自《戊戌变法资料》
(3)除了材料二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外,“百日维新”还有什么方面的举措?分析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有何意义?
(4)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分别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帝国主义时期”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这对两国变法的成败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是为了缓和矛盾,解决社会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
……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
材料二                                                  

王安石
材料三 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同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理财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 (不可照搬所有措施)
(3)材料三中反映出明治政府的哪一政策?该政策体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往今来,政府的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回答:
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较以前有了突出发展:……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十多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至南宋增至300余种,大致可分香料、宝货、药材、矿产、燃料、纺织品和动植物初级制品等几大类;输出商品以手工产品为主……。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市舶收入(官府的进口税)为三十万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为二百万缗。
——《简明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某班学生在学习“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时,列表总结了“日本明治维新”和“土耳其凯末尔改革”的有关知识。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3)材料二显示我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两个迅速发展的时期(1953—1960年;1979年以后),分别说明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一些发达国家,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可以得到抚恤金。
(4)你如何看待上述现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措施,使我们能够在以后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俄国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冲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落后也可能导致政治文化上的落后。”
材料二:  1871年11月,日本派出以岩仓具视大臣为首的大规模赴欧美使团,出访美英法等十余国家,历时两年。
材料三: 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俄国、日本、中国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分别举出俄、日、中近代进行变革的具体外部原因。
(2)日本派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举措体现了日本近代化的特点是什么?对日本产生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维新运动的宝贵精神遗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1853年,俄国为同英法争夺巴尔干半岛而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在长达三年的战争中,尽管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拥有本土作战的优势,最终却一败涂地,被迫退出一部分侵占的土地。结果伤亡30万人,接受苛刻条约。
材料二“黑船事件”:佩里舰队叩关,日本开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日本改革的不同的历史原因。(4分)
(2)俄、13两国的改革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试结合两国改革的有关史实分别说明。(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 梭伦
材料二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⑴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 (2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 (2分)
(2)材料二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 (2分)
(3)从梭伦、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日本人废除了旧时的封建征兵制,创造了以欧洲最新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化军队。明治领导人预见到,这些新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它们提供军需品。因此,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和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因为后者是提供军需品所必不可少的。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企业。少数富贵家族,即通常所称的财阀,以这种方式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日本经济现代化有何特征?产生何种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是恢复礼乐,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文化的糟粕,汉人的繁缛腐朽。……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是北魏政治危机的开端,北方的革命性完全被南方的虚腐性所取代,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如何认识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的影响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认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学习先进文明方面,日本明治维新与孝文帝改革相比有何主要不同?试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说明日本明治维新是怎样体现这一不同的?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有许多重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从横滨出发,在1年零10个月时间里,先后访问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考察了各国社会经济情况,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给日本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一、二两则材料是什么关系?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明治政府是怎样发展本国经济的?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康有为从日本的发展中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4)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史学界将戊戌变法视作“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政治措施是什么?
(4)从以上三国走向近代化的改革中我们能得出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3)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
(4)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