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在于
A.建立天皇的专制统治 | 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
C.废除旧的封建体制 | 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 |
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最能说明
A.日本实行征兵制 |
B.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 |
C.日本实行募兵制 |
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
阅读下列材料
18世纪初至明治维新前农民暴动的次数表
年份 |
次数 |
一年平均 |
年份 |
次数 |
一年平均 |
1701~1710 |
55 |
5.5 |
1791~1800 |
122 |
12.2 |
1711~1720 |
73 |
7.3 |
1801~1810 |
98 |
9.8 |
1721~1730 |
70 |
7.0 |
1811~1820 |
166 |
16.6 |
1731~1740 |
86 |
8,6 |
1821~1830 |
133 |
13.3 |
1741~1750 |
130 |
13 |
1831~1840 |
279 |
27.9 |
1751~1760 |
116 |
11.6 |
1841~1850 |
129 |
2.9 |
1761~1770 |
108 |
10.8 |
1851~1860 |
170 |
17 |
1771~1780 |
78 |
7.8 |
1861~1867 |
194 |
27.8 |
1781~1790 |
229 |
22.9 |
|
|
|
请回答:
(1)此表反映了哪一趋势?表明了什么问题?
(2)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日本千百年来的封建割据局面被彻底打破的标志是
A.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 | B.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 C.废藩置县 | D.建立新的社会体制 |
鸟羽、伏见战役后,西方列强对戊辰战争的态度是
A.武装干预 | B.保持中立 |
C.支持幕府 | D.支持新政府 |
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倒暮派讨伐的借口 | B.保住实际权力 |
C.联络倒幕派 | D.把政权奉还给日本天皇 |
中下级武士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树立天皇的权威 |
B.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 |
C.列强人侵加剧了民族危机 |
D.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 |
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大政奉还” | B.“辞官纳地” | C.鸟羽、伏见战役 | D.明治新政府成立 |
“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对幕府统治不满 | B.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 |
C.都以“攘夷”为重心 | D.领导力量和根据地基本一致 |
倒幕运动的根据地主要分布在
①长州②萨摩③北海道④土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武装倒幕开始的标志是
A.高杉晋作夺取长州藩政权 |
B.大久保利通掌握萨摩藩政权 |
C.1866年幕府征讨长州藩 |
D.西南强藩联合倒幕,成为倒幕的根据地 |
首先在长州藩起兵夺取政权的倒幕运动领导人是
A.木户孝允 | B.高杉晋作 |
C.大久保利通 | D.西乡隆盛 |
标志尊攘派走上日本政治舞台的历史事件是
A.暗杀井伊直弼 |
B.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 |
C.大盐平八郎领导大阪平民起义 |
D.1863年8月的京都政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