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
1861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主要依据是
A.改革是由最高统治者主持的 |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
C.改革是进步文学家推动的 |
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实质是 ( )
A.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
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C.俄国资本主义的力量比较弱小 |
D.俄国农奴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
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
B.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 |
C.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
D.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 B.制度腐朽 | C.经济凋敝 | D.吏治腐败 |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表现是
A.农村贫富分化加剧 |
B.新生产工具的推广 |
C.一些富农、地主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
D.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
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 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
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 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 |
下列对“二一九法令”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
B.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
C.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
D.使农民完全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
结论 |
|
A |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
B |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1万增加到20万 |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
C |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D |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
19世纪70年代俄国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
①使俄国的专制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②消除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③使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开始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
④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
17世纪彼得一世的改革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潮流的措施是
A.发展工商业 | B.加强中央集权 |
C.倡导先进的科技文化 | D.加强军事力量 |
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A. | ①②③ | B. | ①③④ | C. | ②③④ | D. | ①②④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
A.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 |
B.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 |
C.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 |
D.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