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皇(隋文帝年号)三年……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去年亢阳(大旱),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长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
——《隋书》
材料二(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硅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政要·辨兴亡第三十四》
材料三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宫”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
——《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隋朝设立义仓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是怎样评价隋代的仓储?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的观点?(3分)
(3)结合材料一、三,谈谈你对封建改革的认识。(4分)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人教网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 “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
——《魏书》
(2)试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材料三 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材料四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
(4)结合材料二、四,简要指出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大都包含着有关土地问题的内容。这些措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措施和历史作用。
(2)简要分析上述三次改革把土地制度变革作为核心内容的原因。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根源包括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作用 ②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痼疾 ③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中原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④中原农民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③ |
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 ②免役法 ③保甲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现在有些国家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资助其发展生产,在我国古代就有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出现于
A.商鞅变法 | B.王安石变法 |
C.北魏孝文帝改革 | D.李悝变法 |
我国古代的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可以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该注意保护自己 |
B.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列事件的结果能够体现上述主张的有
①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 ②王安石变法实行农田水利法
③1958年开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1978年以来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与商鞅变法相比,相似之处是
A.改革科举选拔制度 |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
C.改制地方行政区划 | D.改变土地所有制度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定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憎尼道士日益增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景文集·上三冗三费疏》
材料二: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变,是方今所急也。”
——《二十二史札记》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
——《日知录·宋世风俗》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三冗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其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变风俗,立法变”主要有哪三大方面的措施?任意举出每个方面的内容各两条。
(3)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结合史实评述其观点。
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
C.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 |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