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列历史人物的改革没有使本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是(   )

A商鞅        B王安石         C 北魏孝文帝     D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诗人苏舜钦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之,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仲淹字希文)。”这首流行于北宋东京的歌谣反映了

A.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B.“庆历新政”取得了成功
C.“庆历新政”推行期间,京城相当平静
D.“庆历新政”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王安石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3)材料三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                。
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是( )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措施主要有( )
①农田水利法 ②保甲法和保马法 ③市易法和均输法 ④改革科举制度和太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来源:2011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1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公元467年一499年)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清除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改革在背景和目的上有何相同之处?
(2)从内容看两次改革的侧重点各是什么?改革的成效如何?
(3)两次改革各自的反对势力有哪些?列举王安石变法中“反对者”最不满的措施。
(4)我们从以上改革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王安石变法内容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有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农田水利法   ④方田均税法   ⑤市易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诗赋,独留策论;其次新增大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
——郑师渠、吴怀淇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
材料二 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受之,如青苗之类,皆稽焉。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塞异者之口。
——晁公武《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分析材料中王安石重视《周礼》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逐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耕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惟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言,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给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其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授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授田在当时的作用。
(3)据材料三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
(4)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你认为三次改革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定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憎尼道士日益增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景文集·上三冗三费疏》
材料二: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变,是方今所急也。”
——《二十二史札记》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
——《日知录·宋世风俗》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三冗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其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变风俗,立法变”主要有哪三大方面的措施?任意举出每个方面的内容各两条。
(3)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结合史实评述其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相同点有

A.都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B.都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C.都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D.都以增加政府收入为目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实现了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现象,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措施是

A.更戍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保马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变法中为解决皇族、王室和中央政府的物资需求和供应问题而实行

A.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 C.免役法 D.均输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人教网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 “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
——《魏书》
(2)试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材料三 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材料四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

(4)结合材料二、四,简要指出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