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     )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 
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二者都对 B.二者都错 C.前对后错 D.前错后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A、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
B、“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待品评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在当时,人民既无有设立银行之能力,而举国中无一金融机关,而百业多是凋敝。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
——梁启超《王荆公》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力求把变法革新进行到底。……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关于“青苗法”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苗法”的积极作用。(4分)
(2)据材料二,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内容的核心。(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封建的学者把他看作‘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吕诲:(王安石)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褰慢上,荫贼害物,众所共知……臣窃忧之,误天下苍生必是人也。
——摘自吕诲弹劾王安石的奏章《续资治通鉴纪事本末》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在经济领域的措施。王安石认为这些措施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吕诲弹劾王安石的主要理由,对其观点你如何认识?
(3)材料三中的“美意”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推崇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胜于加赋。”司马光的本质意图是(   )

A.反对与普通百姓争利 B.反对王安石的理财措施
C.反对任何变法改革 D.反对向百姓增加赋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对科举取士制度的改革措施包括(   )
①废除明经诸科       ②不考诗赋       ③考经义和时务策      ④推荐成绩优异者直接为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

A.辽、西夏经常进攻宋 B.财政入不敷出
C.土地兼并严重 D.宋太祖过分集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   )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D.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                                            ——《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
——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说明梭伦“改变了雅典的贵族统治”。(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的措施,(3分)并指出其在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方面有何不足之处?(2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剥夺贵族特权方面,采取了怎样不同的策略。(4分)
(4) 据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1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是当时非议最大的改革措施,依据材料三谈谈你的理解(3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了封国采邑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B.孝文帝实行“三长制”,使地方豪强失去对大量依附人口的控制,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C.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既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又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D.康熙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西北段边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材料一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方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安石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有哪些借鉴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述王安石在理财方面的特点。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易法有“平物价,通有无”、“抑兼并”的初衷,但机制的实质恰是减少商品流通量,剥削商人,将商人的利益“归之公上”。……作为王安石发展商业的一项长期政策,政府财政的压力迫使市易走向商业垄断的官营道路。大规模的官营垄断必然是低效率的,官营垄断如要运营下去,就不能亏本,就只能依靠超经济的行政力量剥削消费者和商人,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低水平。
——周筱赞、陈志广《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材料二    由于日本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军事工业又占有极大的比重,加之经营庞大的国营企业经常亏损。......1880年,明治政府决定将以国营企业带动和示范的方针改为“处理”国营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方针。……明治政府“处理”国家工矿企业,价格极为低廉,实际上几乎等于无偿转让。
——王铭《“殖产兴业”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王安石推行市易法的目的。(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治政府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出发点及其主要措施。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官(国)营经济弊端的整体认识。(10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二  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
——(美)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
——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2)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
  • 更新:2021-09-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潮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
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3分)
(2)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
(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1分)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