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
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问的融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
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这一王朝是

A.东汉 B.北魏 C.隋朝 D.唐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商君)开塞耕战……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分别指出两场改革的性质。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场改革受到批评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并分析原因。
(4)结合三段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个问题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三长制,其职责是
①检查户口   ②监察百官     ③征收租赋      ④征发徭役和杂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评论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  

A.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 B.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
C.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 D.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 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娃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3)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4)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中都有一些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开创性举措,试就经济方面的措施加以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 魏书 · 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傣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为强化对地方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政策是

A.均田制 B.俸禄制 C.三长制 D.租调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