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措施,对旧贵族政治特权产生直接冲击的是
①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爵级制”取代“世卿世禄制”
②俄国“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③梭伦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④日本“废藩置县”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商鞅变法 | B.北魏孝文帝改革 | C.王安石变法 | D.庆历新政 |
北魏孝文帝下诏:“(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敌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
A.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使用鲜卑语 |
B.孝文帝逼迫官员放弃本民族的旧俗 |
C.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上朝议事时说鲜卑语 |
D.在上朝议事时说北方话者免官 |
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实现统一 |
B.北方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过程 |
C.民族矛盾尖锐 |
D.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
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
①民族融合的潮流 ②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③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④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
A.井田制 | B.均田制 |
C.地主土地私有制 | D.农民土地私有制 |
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 ②迁都洛阳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 |
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
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
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 |
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三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二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
①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都有利于民族融合
③都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④都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④ |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
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 B.疆域的扩大 | C.民族的融合 | D.全国的统一 |
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 | B.王安石变法 | C.孝文帝改革 | D.张居正改革 |
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不包括
A.基层政权组织 | B.赋税制度 |
C.民族政策 | D.按人口分配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