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右图能获知
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
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
③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
④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
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役。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2)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是
A.拓跋圭等统治者实行改革,使北魏强大 | B.前秦瓦解 |
C.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 D.客观上其他政权的弱小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 )
A.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 |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
D.为了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
据史料记载,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许多鲜卑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该材料不能体现的观点是( )
A.北魏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 | B.当时洛阳商业繁荣 |
C.鲜卑贵族学习汉人经商 | D.迁都洛阳促进商业发展 |
从今天的历史角度来看,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值得肯定,主要是由于( )
A.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 B.顺应了时代潮流 |
C.加快了民族融合 | D.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
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出当时( )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的新高度 |
B.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统治集团 |
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
D.民族差异大,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旧染污俗’代表了历史沉积中的丑陋一面……而革新政治又是与风气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体现了这一点的有
①商鞅变法 ②孝文帝改革 ③明治维新 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 | 抵制土地兼并 | B. | 促进人口增长 |
C. | 增加财税收入 | D. | 稳定个体小农 |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 | B.农业化过程 | C.工业化过程 | D.汉化过程 |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值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 |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兴旺 |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