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 C.统一北方 D.阶级矛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个问题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些重大改革在历史的方方面面都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记,也被一些物化的东西所定格。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典型雕刻大佛。前一幅为云冈石窟,其雕刻佛面方圆,两肩齐平,深目高鼻,衣纹厚重突起,线条简明,是典型的胡人形象,后一幅是龙门石窟,无论佛像造型,还是龛饰壁雕,都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回答3—4题

出现上述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

这种变化反映了怎样的一种趋势

A.南北文化交流的特点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C.佛教传播加强的趋势 D.雕刻艺术不断成熟完善的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透过下图“北魏骑马武士陶俑”能获知

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 
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 
③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 
④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材料三   理论上讲,“均田制”依靠的是耕地在纳税农民之间的定期再分配,但实际上究竟有多少耕地进行了再分配,这一点非常可疑。国内形势的稳定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人口的增长尤为迅速,与土地资源的增长不相适应,其结果可想而知。多数农民从祖父辈继承的田地数量出现严重不足,这些土地大部分登记为永业田。于此同时,后代皇帝封爵土地日益增多,这样,可供分配纳税农民的土地数量便相对减少了。到8世纪的上半期,整个“均田制”明显地陷于崩溃。
——《浅谈北魏均田制》
材料四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分析均田制崩溃的具体原因?
(3)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三长制,其职责是
①检查户口   ②监察百官     ③征收租赋      ④征发徭役和杂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商鞅的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改革都取得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料记载,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许多鲜卑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该材料不能体现的观点是(  )

A.北魏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 B.当时洛阳商业繁荣
C.鲜卑贵族学习汉人经商 D.迁都洛阳促进商业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今天的历史角度来看,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值得肯定,主要是由于(  )

A.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B.顺应了时代潮流
C.加快了民族融合 D.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出当时(   )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的新高度
B.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统治集团
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民族差异大,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旧染污俗’代表了历史沉积中的丑陋一面……而革新政治又是与风气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体现了这一点的有
①商鞅变法   ②孝文帝改革   ③明治维新    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 抵制土地兼并 B. 促进人口增长
C. 增加财税收入 D. 稳定个体小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值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