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丁一是秦国某县县令,下列相关叙述明显有误的是( )
A.他负责主持该县的县政 | B.他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地方官 |
C.其助手的官职名称是“丞” | D.他提拔弟弟担任县尉以负责军事 |
《战国策》在评论商鞅变法时说:“①商君治秦,一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②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③道不拾遗,民不妄取,④兵革大强,诸侯畏惧。”以上评论明显有夸大之嫌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
B.“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 |
C.“多事”指“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D.“封建主”指新兴的地主阶级 |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 B.鼓励人民从耕织,求功名 |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
商鞅变法时期,秦国有两个人,甲出身平民,在战场上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乙出身贵族,在战场上贪生怕死,未有寸功。按照商鞅变法的有关法令,对甲乙二人的政策应该是( )
A.甲乙二人都得到赏赐的爵位或官职、土地和房宅 |
B.甲乙二人都不能得到任何赏赐 |
C.甲得到爵位或官职、土地和房宅,乙却得不到 |
D.乙得到爵位或官职、土地和房宅,甲却得不到 |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 B.争霸战争频繁 |
C.思想文化繁荣 | D.社会动荡变革 |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
A.秦孝公大力支持 |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
《史记 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燔诗书而明法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田开阡陌封疆。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概括其措施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
(2)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