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

A.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B.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C.实行民主政治 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漫画是《季氏第十六》“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翻版——“庶人不议,则天下有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   )
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                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
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                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
B.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的墨家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
D.“无为而治”的道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513年,晋国执政赵鞅“铸刑书于鼎”并公之于众。孔子认为此举会导致“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由此可见,孔子主张(    )

A.以民为本 B.以礼治国
C.民贵君轻 D.礼法并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

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B.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
C.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
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
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
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老子孔子韩非子 B.墨子孔子老子
C.孔子韩非子墨子 D.孔子韩非子老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

A.以民为本 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 D.关注现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制天命而用之”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请根据所节录文献内容判断,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表达的是下列哪一派的观点(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老子 孔子 韩非子 B.墨子 孔子 老子
C.孔子 韩非子 墨子 D.孔子 韩非子 老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主张中,由他提出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制天命而用之” D.“兼相爱,交相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 本上讲是(  )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