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说:“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这一思想可概括为( )
A.“专职专任,定位管理” |
B.“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
C.“恩威并施,赏罚并重” |
D.“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
刘泽华先生评述说:“他的理论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在这种高度抽象的图画中,既肯定了现实的等级、君臣、剥削与被剥削以及家族关系,又为这些关系涂上了一道釉彩,显得温情脉脉。”这里的“他”很有可能是指
A.韩非 | B.墨翟 | C.孟轲 | D.庄周 |
《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墨子 ②荀子 ③老子 ④苏格拉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
B.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
C.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
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故有“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道之以政,齐之以礼 |
B.出礼则入刑 |
C.以刑代礼 |
D.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A.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 B.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
C.实行民主政治 | 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与孔孟儒学最大的区别是
A.重视总结前代成败存亡的历史经验教训 |
B.摈弃“民贵君轻”论,把儒家法学化和神学化 |
C.学术文化出现了由“王府官学”向“私家文学”转移的趋势 |
D.它促使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崛起 |
“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体现了( )
A.孔子“仁”的主张 | B.孟子“仁政”思想 |
C.墨子“兼爱”思想 | D.老子“无为”思想 |
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材料反映的是( )
A.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B.儒家思想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
C.我国传统主流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 D.促使“三教合一”现象出现 |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应是
A.Li Er | B.Xun Kuang | C.Zhuang Zhou | D.Meng Ke |
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
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哲学突破时代”的东西方思想巨人,各自影响着东西方思想的发展。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①强调民主的作用 ②重视道德的意义 ③追求社会的平等 ④肯定人的价值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朱熹注为:“无为而治者,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材料表明孔子
A.最早提出“无为而治’’思想 | B.希望统治阶级以德治民 |
C.主张统治者应推行以法治国 | D.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