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
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国家 |
数量(艘) |
||
1500—1599年 |
1600—1700年 |
1701—1800年 |
|
葡萄牙 |
705 |
371 |
196 |
荷兰 |
65 |
1770 |
2950 |
英格兰 |
— |
811 |
1865 |
欧洲合计 |
770 |
3161 |
6661 |
——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
A.16世纪以来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
A.拓展殖民地市场 | B.贩卖黑奴 |
C.传播基督教思想 | D.输出机器 |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从中可以看出( )
A.资本流动造成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衰落 |
B.资本流动促进了近代工业在全球的发展 |
C.资本流动催生了古老的民族工业 |
D.资本流动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特有现象 |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
A.制天命而用之 |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
C.兼相爱、交相利 |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 )
A.人的平等权利 | B.人的善良本性 | C.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 D.人的自由平等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
A.孔子“仁”的思想 | B.孟子的“性善说”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陆九渊的“心学” |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
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 |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
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 |
下列观点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