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造纸术之后,纸一直是人类交流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更是所有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晋书五十一卷《纸赋》
材料二: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
时间 |
重大事件 |
时间 |
重大事件 |
793年 |
大马士革开办了造纸厂 |
1348年 |
法国建立造纸场 |
900年 |
造纸术传入埃及 |
1405年 |
由法国传入比利时 |
1150年 |
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在西班牙的沙提瓦城建起了一座造纸厂 |
1494年 |
传入英国 |
1189年 |
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耶洛城 |
1567年 |
传入俄国 |
1276年 |
阿拉伯人通过地中海,经西西里岛在意大利建立了造纸厂 |
1694年 |
由荷兰传入美国 |
——根据王连科的《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编制
材料三: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各指什么?请指出材料二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8分)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
分布地区 |
贡绢州数 |
该路州数 |
贡绢州所占比例 |
华北地区 |
49 |
68 |
72.1%(占全国总州数21%) |
四川地区 |
21 |
62 |
33.9% |
江南地区 |
24 |
93 |
15.8%(占全国总州数10%) |
A.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18分)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8分)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当时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请回答:
比较礼单一、二,提取两项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信息,并予以说明。
(10分)人口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材料:明中叶后期,玉米、番薯自海外传入我国。它们不但高产,而且不与稻、麦争地,加之栽种培植极易,清朝时在我国普遍种植。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将人头税纳入田地税中征收,人头税取消。大量隐匿人口得以上报和统计,也刺激了人口的大量生产。乾隆帝说“百余年太平天下,休养生息。天下户口之数,视昔多至十余倍。以一人耕种而供十数人之食,盖藏已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晚清学者汪士铎指出,由于“人多之害,山顶已殖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
——摘编自陈权清《清代人口的增长与危机》
清朝前期(1644年─1840年)是我国古代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阅读材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代状元籍贯表
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共357名)
地区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辽 金 元 明 清 合计
北方 40 6 28 0 6 11 8 11 10 120
河南 15 0 16 0 0 1 2 2 1 37
河北 11 1 0 0 4 5 2 3 3 29
山东 3 3 9 0 1 4 1 4 5 30
山西 4 1 2 0 0 0 3 0 0 10
陕西 4 1 1 0 0 0 0 2 1 9
甘肃 3 0 0 0 0 0 0 0 0 3
黑龙江 0 0 0 0 0 1 0 0 0 1
辽宁 0 0 0 0 1 0 0 0 0 1
南方 18 10 24 37 0 0 2 77 69 237
江苏 7 1 4 4 0 0 0 17 27 60
浙江 0 0 2 11 0 0 1 20 20 54
福建 0 2 7 11 0 0 0 10 3 33
江西 2 1 3 3 0 0 0 18 2 29
安徽 1 2 2 2 0 0 1 6 7 21
四川 4 1 5 1 0 0 0 1 1 13
广东 0 1 1 0 0 0 0 3 1 6
广西 2 1 0 0 0 0 0 0 2 5
湖南 1 1 0 1 0 0 0 0 1 4
湖北 1 0 0 4 0 0 0 2 3 1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2 2
共计 58 16 52 37 6 11 10 88 79 357
——本表资料主要来源于两《唐书》、新旧《五代史》、《唐才子传》等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中国古代状元籍贯分布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12分)
《大唐六典》规定:“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元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1951年7月,公安部颁布《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统一规定了城市户口登记制度。这是新中国最早的一个全国性户籍法规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户籍在治安管理中的作用被强化。……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户口上被附着了很多福利。城市户口享有诸多福利,包括食品、医疗、教育等,全部与户口挂钩。这也造成了农村与城市的矛盾。
——《中国户籍改革历史回眸》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元朝对手工业者户籍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户籍管理存在的弊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国家 |
代表性展品 |
美国 |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
中国 |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
表二: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国家 |
代表性展品 |
中国 |
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
美国 |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
比较表一和表二,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盛泽镇,在二十都。明初以村名,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清]乾隆时期编纂的《吴江县志》卷四
(1)徐州朱陈村和苏州盛泽镇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何不同?(8分)
(2)两则材料各自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哪些时代特征?其可信度如何?(10分)
(3)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对盛泽镇的特点作一评价。(7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简要评价材料二、材料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农业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国的各个方面。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织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6分)
(2)从材料二中能得出哪些信息?(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2分)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2分)
经济发展与时代特色紧密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汉武帝在位时兴修水利、穷兵黩武,使汉朝国力达到最高点,但同时也引发了政府的财政危机。新增的大批政府开支亟需新的收入,而终武帝王朝,为寻求收支平衡的努力一直未曾停止过。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随着市场的扩大,手工艺制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有时甚至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水平。景德镇的官窑为皇宫及官府烧制了大量瓷器,有的还专供出口。……景德镇的瓷器在当时制瓷工艺尚不发达的欧洲,确实是无上的珍品,因而被欧洲人尊称为“中国器皿”(Chinaware )。同时,苏州亦成为国内商业、金融业和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纺织、染色业)的中心。附近的松江地区则是晚明时期棉纺织业的中心,当地人利用外地原料进行加工后,再将成品返销各地。广州的铁锅亦畅销内地、海外以及中亚地区。
——费正清《传统与变迁》
(1)结合所学和材料一,列举出汉武帝为增加收入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明中后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手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29696 |
100 |
——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2)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政府在税收方面出现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一带一路”传承着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代丝绸之路精神。它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解“一带一路”
——摘自中国日报微信公众号
材料二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致力于沟通这些差异,促进求同存异基础上的相互协调,发掘聚同化异带来的互补潜力,为建设共同发展的世界添砖加瓦。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5月13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丝绸在古罗马市场上价格高昂(12两黄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份额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一带一路”构想提出后,西方学者称它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者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