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齐语》记载着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句话:“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根据文意判断,其中“钼、夷、斤”指的是( )
A.铁制农具 | B.青铜武器 | C.化学元素名称 | D.奢侈消费品 |
学者黄正建著有《唐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 )
A.“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 |
B.“主食用谷物仍以粟、麦、稻为主” |
C.“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 |
D.“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 |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公称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征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
A.田庄手工业 | B.民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 | D.官营手工业 |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各地。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游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④中国仍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明朝初期景德镇瓷器还是欧洲贵族用作炫耀的奢侈品,到了明朝后期景德镇瓷器已经成为欧洲普通人家里的日用品,其主要原因是( )
A.景德镇成为了瓷都 |
B.制瓷行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C.新航路的开辟 |
D.制瓷技术出现了重大改进 |
《北齐书》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技术被称为( )
A.高炉炼铁 | B.灌钢法 |
C.炒钢技术 | D.水力鼓风冶铁 |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
A.唐朝 | B.宋朝 |
C.元朝 | D.明朝 |
龙、凤在中国传统中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上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 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 D.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
B.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
D.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 B.元末明初 |
C.明末清初 | D.鸦片战争时期 |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
A.唐朝 | B.北宋 | C.南宋 | D.清朝 |
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