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盐铁丞孔仅言:“敢私铸铁器鬻(卖)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在所县。”孔仅在此强调
A.实行盐铁官营 | B.用灌钢法冶铁 |
C.加快盐铁生产 | D.推行郡国并行 |
有史家认为,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纺织业状况的直接史料,最合适的是( )
A.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 |
B.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
C.《说文解字》中关于纺织业的字 |
D.《史记》中关于纺织业的记载 |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
A.麻纺织业 | B.丝织业 |
C.棉纺织业 | D.造纸业 |
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A.私营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 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
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 B.周朝的重要都城 |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
【原创】随着农业的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但封建政府往往控制得比较严格,并逐渐形成了手工业的第一大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同时,还用“工官”、“匠户”等制度给予加固。这一切,极大地压抑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行内技术的不断创新。以下对题干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描述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官营手工业垄断优秀工匠,控制最好原料,发展较好 |
B.官营手工业往往代表了同时期国内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
C.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较多,尤以官营手工业著名 |
D.官营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很大程度上阻碍手工业发展 |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
B.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 |
C.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
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上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 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 D.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
B.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
D.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 B.元末明初 |
C.明末清初 | D.鸦片战争时期 |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
A.唐朝 | B.北宋 | C.南宋 | D.清朝 |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制瓷 | B.冶金 | C.纺纱 | D.织锦 |
下列瓷器是古代中国陶瓷业发展历程的缩影,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①④②③ | D.①③④② |
《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
D.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