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录自《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文件汇编(第二个五年计划)》,1913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
|
1913年 |
1928年 |
1932年 |
1937年 |
||
|
世界 |
世界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工业总产值 |
5 |
5 |
3 |
2 |
2 |
1 |
机器制造业 |
4 |
4 |
2 |
1 |
2 |
1 |
电力 |
15 |
10 |
7 |
4 |
3 |
2 |
煤 |
6 |
6 |
4 |
3 |
4 |
3 |
钢 |
5 |
5 |
5 |
4 |
3 |
3 |
石油 |
2 |
3 |
2 |
1 |
2 |
1 |
①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 ②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③重工业发展速度快 ④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③②④ |
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
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
D.帮助西欧经济复兴 |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改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
A.货币一体化 | B.国家一体化 |
C.经济一体化 | D.军事一体化 |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 “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 委员会组织法》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1991年,华约组织宣布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也出现了战争,其激烈程度为欧洲战后50年所罕见。1993年以色列和巴基斯坦达成和解,迈开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上述材料表明( )
①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 ④“冷战”结束,使得维护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一系列新的矛盾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 B.《临时约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共同纲领》 |
美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 )
A.援助的对象排除了苏联和东欧 |
B.援助附带许多经济政治条件 |
C.援助的目的是遏制苏联势力 |
D.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 |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
A.《唐璜》 | B.《巴黎圣母院》 | C.《人间喜剧》 | D.《母亲》 |
历史漫画常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请为漫画选择合适的标题( )
A.迅速兴起的不结盟运动 |
B.不断扩大中的欧洲联盟 |
C.日益发展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
D.艰难前行的独立国家联合体 |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上海──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 | B.广州──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 |
C.上海──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 D.无线电报──20世纪初在民间普遍使用 |
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 ( )
①“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
②“物质的力借以表现出的各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③“物质的辐射能以取小的、不可再分的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④“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
A.①达尔文②法拉第③爱因斯坦④牛顿 | B.①达尔文②法拉第③普朗克④牛顿 |
C.①拉马克②牛顿③爱因斯坦④伽利略 | D.①拉马克②牛顿③普朗克④伽利略 |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
A.保护了农民利益 | B.改变了经营方式 |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