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电话局明信片,它不能说明

A.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
B.通讯工具的变迁
C.辛亥革命后社会的进步
D.印刷技术的进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1877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广告。从这则广告中,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A.清朝末年,中国沿海地区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光绪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经产生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以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
D.虹口发昌铁厂(即发昌机器厂)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机器大工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人徐志摩之父徐申如,1897年与他人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1913年集资创办硖石电灯公司;1917年创办捷利电话公司;1924年兴建硖石双山丝厂,振兴和发展了海宁的丝绸工业。他的经商之路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话公司的创办说明当时中国电话已经普及
B.硖石双山丝厂的创办说明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仍有发展
C.电灯公司的创办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关
D.裕通钱庄的创办表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民国时期的一幅广告,从中可以看出

A.中国积极参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B.民族工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C.中国的无线电技术世界领先
D.近代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上述谕旨中的“电”应是指

A.电车 B.有线电报 C.电话 D.无线电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B.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C.洋人发明的火车 D.中国人自行制造的飞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马上”“马甲”“马头””“马褂”“马蹄”“马前卒”“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机构”“机械”“机帆船”“机关枪”等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农业文明转变到工业文明
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文明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

A.兰新铁路 B.宝成铁路
C.京九铁路 D.青藏铁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A.对           B.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7年,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的福建巡抚是

A.丁日昌 B.刘铭传 C.沈葆桢 D.徐世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 (  )

A.清政府和外国商人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
B.此条铁路的修筑是中国交通近代化的开端
C.清政府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认识不断加深
D.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铁路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通讯工具的进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