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便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④中国已经实现小康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0年8月,原温州市革命委员会转发了市工商局《关于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整顿、登记、发证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844位个体户统一领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温州乃至全国第一批具有合法身份的个体户。这说明(    )

A.温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开展
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D.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占主体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单位:元),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①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③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④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发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史实是(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邓小平南巡深圳期间,傍晚散完步往回走时,有人建议从原路返回,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    )
①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②中国应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③中国还没有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④中国不应该对外开放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重新界定了经济特区的“特”:“保持经济特区优势的立足点,…主要应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法制规范…”。这一定位的时代背景是(    )

A.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
B.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差距消失
C.平等竞争的统一国内市场完全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说过:“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 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C.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肯定 D.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茶缸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定做并流传至今的生活用品,其中定做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8年9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今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国务院决定第一目标是压缩基本建设,从这里打开压缩社会需求的突破口,10多位副部长带队工作组开赴全国各地,1.8万个在建项目被勒令停建缓建,仅一年时间,全国投资规模减少近500亿元。这一措施表明我国(    )

A.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
B.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D.探索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是指(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模式全面推行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