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20世纪初,在中国文化思想界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思想:“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青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
材料四“君子不言利”,“安贫乐道”,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思想结晶,重农抑商政策的思想基础,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在近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落后于西方。
“社会主义要蠃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力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
(1) 依据材料一归纳晚明时期“西学东渐”主要集中的领域以及产生的影响。
(2)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美国宪法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 ?
(3)  材料三中“科学”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中的思想推动了当时中国哪些进步潮流的发展?
(4)  1978年以来,中国如何“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造“君子不言利”的传统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福特制造出了他的第一辆汽车。福特汽车公司于1903年开业。亨利·福特想要制造一种面向大众而不是富人阶层的新型车。1908年引进T型车模型。这种车的价格只有850美元,当年的销售量就达到10607辆。福特采用流水生产线组装汽车。福特规定福特公司的最低日薪是5美元。这是当时普通工人工资的两倍。1913年,福特建立了第一家流水线汽车厂,这大大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价格也下降到每辆360美元(1916年),当年就卖出730041辆汽车。到后来,一辆T型车的价格只有265美元。到1929年,美国汽车年产量达到450万辆,2310万辆汽车登记在案。20世纪20年代,汽车制造成为美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并带来了10年工业大繁荣,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59%,达到103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2%,个人收入增长38%。
-------------摘编自《美国百年经济奇迹》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兴建佐久间水库时所需要的几台发电机,日本无法自制,必须从国外进口,但当时因外汇短缺.外汇管理严格,只能得到一台的进口外汇。因此,他们便将这一台进口的发电机解体.描绘设计图,再委托日立、东芝、三菱电机公司研究、依样制造。于是国外的发电机技术很快得到“廉价”推广。1955年到1973年,日本用于引进技术的消化费用共计90亿美元,而国外对这些技术研发投入的费用总额估计为1800-2000亿美元。
----------------摘编自《日本百年经济奇迹》
材料三 中国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22日表示,中国的高铁技术结合自身实际,做到了集成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国外关于“中国高铁技术系抄袭”的指责完全不符合实际。现在只有中国才能在山区修高铁。对于如何看待技术的借鉴与创新,田力普说,全世界的创新都分为两部分,一是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另一部分是自己结合实际所作出的创新。“发达国家可以这样做,为什么中国不可以?”谈到外界对中国高铁技术自主研发的质疑,田力普言辞犀利。“我们购买德日法加的技术,那是按照国际规则支付了专利费的,这是合法的。消化别人的技术,结合自己的情况而创造出来的新东西,怎么会是抄袭呢?”据铁道部负责人介绍,到2020年,我国新建高速铁路将达1.6万公里以上。                                             
-----------中新社成都2010年11月22日电
⑴依据材料回答,福特在汽车生产领域的发明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的发明怎样改变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日本是通过怎样的模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的?在这个过程中,其体现的特点是什么?除此之外,日本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发展经济?
⑶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在发展高速铁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速铁路的大规模修建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中国青年报》对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
①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出现过“左”倾冒进错误 
②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从被封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 
③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依赖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得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位,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等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
材料二: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材料三:二次大战后,西欧各国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社会保障,对年老、患病、失业者提供补助。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二是社会救济,对贫困者提供各方面的援助。三是社会工作,对教育等社会事业提供支持,居民得到这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取得是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生产发展、物资丰富分不开的。
——徐天新、梁志明主编《世界通史》
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传统社会养老的特点?指出形成这些特点的经济和思想基础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30年来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那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农村的养老带来哪些挑战?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福利国家”形成的条件有哪些?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应如何解决人民的养老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历史波澜壮阔,近代以来,大国纷纷崛起,各领风骚,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篇章。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但中国始终抓住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英国崛起的原因。
(2)在20世纪30年代和二战后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曾面临过哪些重大的国内国际问题?是如何应对的?
(3)苏联的崛起和成就曾令世人瞩目,但终究解体。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度道路的探索?简要分析其解体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收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建设的重要史料时,发现包含如下内容的一份文献:“四、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份文献最有可能是

A.中共八大《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2008年,全球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一半,我国现在也已经相当接近这一水平,其原因在于

A.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农业劳动力进入其他产业
B.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人口比例相应不断增加
C.随着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工业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D.随着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工业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l975—2003年中国国有经济发展状况表,从表中数据不能看出

①国有经济占C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②城镇人口的就业环境恶化
③国有经济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④国有经济呈逐年衰退之势

A.②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启动。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历史上,人口的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口的压力在清代即已显现。下表是清朝前期人口的粗略统计情况

材料二 人口的压力使得许多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
马尔萨斯(1766-1834)在《人口论》中认为,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更为强大,并断言人口在无妨碍时,以1、2、4、8、16…… 的几何级数率增长,而生活资料则以1、2、3、4、5…… 的算术级数率增长。他认为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二者出现不平衡时,自然规律(如衰老、事故)能使二者一定程度恢复平衡。他认为还有强制恢复平衡的手段,一种是战争、灾荒、瘟疫等;另一种是道德限制和罪恶(马尔萨斯所指包括堕胎、节育、谋杀和同性恋)。他还认为那些无力赡养子女的人不要结婚,并且建议对劳动群众和贫困阶级采取道德限制(包括晚婚和禁欲)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马尔萨斯根据上述基本观点引申出几点结论:①贫困和罪恶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②只有私有制才能消除人口的过快增长。③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的支配,工资水平随人口的增减而变动。④济贫法可以促使人口增长。
1957年我国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了要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但被康生等人扣上了“马尔萨斯主义”的帽子,一度受到批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马寅初得到平反,其计划生育理论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马寅初认为,为了要扩大生产和再生产,加速资金积累,加速工业化的进程,应该降低消费比例,这就必须把人口控制起来。同时,为了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扩大轻工业原料的来源,提高粮食的消费水平,以及为促进科学研究事业,他认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他指出,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好最有效的办法,要依靠普遍宣传,使广大群众都知道节育的重要性,并能实际应用节育的方法,同时大力宣传早婚的害处,迟婚的好处。如果控制人口的力量还不够大,自应辅之以更严厉更有效的行政力量,国家理应有干涉生育、控制人口之权。
材料三  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一百万移民。……一般说来,英国移民前往英帝国的自治领(指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和美国;意大利人前往美国和拉丁美洲;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前往拉丁美洲;……除很大一部分人通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820—1939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材料五  2008年出现的世界金融海啸打乱了珠三角产业升级的步伐,企业的倒闭和裁员浪潮揭开序幕,许多农民工被迫返乡,一些内陆省份现在面临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到2010年,虽然珠三角经济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出现“用工荒”,但是内陆省份依然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前期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分别指出马寅初与马尔萨斯主张控制人口增长的时代背景和目的,并谈谈你对人口增长问题的认识。
(3)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时期欧洲海外移民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指出1820—1939年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的变化主要是什么?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内陆省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农村劳动力再就业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联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大峥嵘”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④“粮补机补腮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到了近现代,城市化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城市已不仅是一张线形图或平面图,而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立体的社会,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和创造基地。给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简要说明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
(2)“城市发展和运行的动力在于近代工商业的成长。城市近代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工业文明的注入。”结合史实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指出城市发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简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原因。
(4)请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大力推进浦东开发和开放 B.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于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语录
材料二: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彼之谋我噬膏血非噬皮毛,攻资财而不攻兵阵,方且以聘盟为阴谋,借和约为刀刃,迨至精华销竭,已成枯腊,则举之如发蒙耳。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郑观应《商战》上,《盛世危言》卷3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英美两国对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创新分别是什么?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三,表达了中国早期维新派什么强烈的愿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曾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简要回答中国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的方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
(3)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同是发展中国家,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差不大。但是自1992年后,逐渐拉开了差距。依据图可判断,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中国比印度更早实行对外开放 B.中国在资本市场竞争中超过印度
C.印度依然是国际“资本洼地” D.中国的计划经济比重比印度更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历史阶段,概括巴西和中国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相似之处(6分)。简述巴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