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小岗村的变化反映了( )
A.合作社经济有持久生命力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须废除 |
C.农村生产关系的适时调整 |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
“无偿没收地主、皇室、寺院、教会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实行土地平均分配,根据各地条件,按劳动定额或消费定额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我国土地政策与材料最相似的是
A.土地革命时期提出“打土豪、分田地” |
B.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
C.建国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D.改革开放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报刊 |
文章 |
《农村工作通讯》 |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
《湖南日报》 |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
《湖北日报》 |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
《大众日报》 |
《不容开历史倒车》 |
A.改革开放还没有真正开始 B.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
C.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D.民众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
C.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 |
学者刘迎秋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写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 )
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 |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 |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万里找邓小平说:“安徽一些农村已经搞了包产到户,怎么办?”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这让万里吃了定心丸。当时万里担心的是包产到户( )
A.逆潮流 | B.不科学 | C.悖路线 | D.违民意 |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
A.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B.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
C.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
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
B.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如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等都被撤销,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是( )
A.推进机构精简,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
B.优化市场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C.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体制转轨 |
D.加快产业升级,顺应科技革命浪潮 |
1991年底到1992年,社会上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了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
B.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逐步走向市场 |
C.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
D.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理念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单位:元),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C.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 |
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
C.发展乡镇企业 | D.进城打工 |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这一“根本性突破”的表现是( )
A.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
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A.①②④③ | B.①②③④ |
C.③④①② | D.②①④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