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    ②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地农村曾流传一首民谣:“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改变这种状况的是( )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C.发展乡镇企业 D.发动大跃进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1997年,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7%下降至5%。在工业品出厂价中,国家定价的比重仅占4 %。材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是(   )

A.推行物价“双轨制”以抑制通货膨胀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加强
C.更多开放农业产品收购价格
D.缩小工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社会主义国家则在经济改革中突出了市场因素。不能反映二者共同点的改革是( )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中国的改革开放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 危险很急迫的看法。”邓小平改变对“世界大势”的判断,进而改变外交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更好地反对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
B.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迎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
D.缓和与苏联持续紧张的外交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

A.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B.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C.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D.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影响村干部的选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因为(   )

A.由共产党执政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
D.由各党联合执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了中国市场化指数的变化情况。图中1992—1997年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高,这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改变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D.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致宋庆龄的亲笔信中写道:“重庆违教,忽近四年。……兹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据此推断毛泽东“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是要她

A.参加七届二中全会
B.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C.参加中共八大会议
D.参加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9年4月《行政诉讼法》通过后,某报刊发表评论说“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这个制度的建立使得人民群众的权益在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有了司法救济的途径”。由材料可知,现代中国(    )

A.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 B.加强了民权的法制化建设
C.民主政治进一步得到完善 D.政府不再是法律的制定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农村土地经营的新办法,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的变革 B.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C.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C.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D.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俄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