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清史稿》
材料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2008年12月26日下午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根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半月谈》2009年第1期
(1)依据材料一概述当时清政府出现的现象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
(2)针对材料二的建议,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3)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一役”对中国主权造成的严重破坏,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二 由于对葡萄牙的高关税政策,英国本地不宜生产的商品,不能向邻国购买,而必须从一个遥远的国家输入,尽管明知该国的此种商品的品质较差。就这样,为了让国内生产者能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将某几种产物输到这一个遥远的国家去,国内的消费者除了要忍受消费低劣的商品外,还要支付国内商品因输出引起的昂贵价格。在牺牲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上,英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来管理美洲殖民地和西印度殖民地,这些法律比其他通商条例更加严重。一个大帝国建立的唯一目的,是为了造就一个顾客大国,使他们只能购买本国各生产者所供给的各种物品。而英国消费者要负担全部费用,以维持和护卫这个帝国。重商主义的制定者肯定不会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利益在这些政策中完全被忽视了。所以它的制定者只能是生产者,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  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英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自1873年以后洋纱几乎每年都在跌价,下跌幅度最大的是1883年,曾跌价三分之一以上。在跌价的同时,棉纱进口到中国的指数由100增加到2164,……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消费观念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消费观反映的社会现象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者利益牺牲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争言洋货”的背景。并谈谈你对“争言洋货”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就是一部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一特点是由什么决定的?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在上述两方面的表现
(2)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在反封建专制方面侧重点有何不同?辛亥革命为追求民主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
(3)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共同任务是什么?分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现,外交舞台纵横捭阖、风云变幻。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史更是跌宕起伏,几经波折,回首这段历史,令人深思。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曾几何时,我们遭受着外国列强的侵犯;曾几何时,我们饱受困苦的饥荒。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这是一段令人反思的历史,弱国无外交,记住这个硬道理。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的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
(2)图一、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在图二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图三反映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其意义如何?图四中的美国领导人是谁?中美及中日关系的改善有何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一个个大国凭借各种有利因素,迅速崛起,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崛起就曾经震撼全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1781年,美国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军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但是,年轻的国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材料二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的颁布与实施,对美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19世纪中期,美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完成了工业革命,美国成为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德国等国蓬勃展开。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终于成为了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独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个文件有何重大意义?材料一中,“严峻的形势”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3)材料三显示,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腾飞。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有哪些重大发明?
(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当时晚清中国有何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1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诸条约构成的华盛顿体系标志着美日在远东角逐均势的形成,美国通过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使“门户开放”原则在东亚在此得以遵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的扩张,改善了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日本虽然吐出了一些既得利益,但也迫使美国在太平洋防御上做出了让步,同时列强也承认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上的一些权益。
——马龙《论华盛顿体系下的美日和平与冲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日在华盛顿会议上各自获得的利益。
材料三 《杀鸡儆猴图》是我国杰出漫画家张乐平的漫画作品(右图)。该漫画刊登于1937年10月23日《战时画刊》上。
(3)下图漫画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概述其历史事实,并分析该事件对当时中国政局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二战以后,日本在战败和被美军占领的特殊条件下,选择了一条作为“通商国家”而生存与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以“经济立国”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在外交上,战后日本实施的是“典型的小国外交”。……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发表了关于争当政治大国的言论,他在一次演说中说:“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金熙德《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理念与论争》
(4)用一句话说明材料四中“典型的小国外交”的含义,并分析日本从“小国外交”转变为“大国战略”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祸(Yellow Peril)是殖民主义时期美国和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煽动对亚洲民族,尤其是对中国的偏见的一个用语。从威廉二世正式提出“黄祸论”之后,西方列强各自根据自己不同的在华利益提出各种版本的“黄祸论”,不同时期,不同需要,其所强调的内容也不断变换。其内容概括起来讲: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中国土地贫瘠,而且人口众多,人口对外扩张不可避免,而这必然要冲击西方的优秀民族;中国人散布世界各地,勤劳节俭,索酬低廉,抢了外国人的工作岗位;中国人野蛮好战,中国多年受外国剥削压迫,一旦强大起来,必然对其压迫者实行报复……中国人一旦采用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中国军事和经济必将迅速发展,会威胁全世界。
——薛衔天《百年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关“黄祸论”的观点。请你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说明“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2006年9月27日发表的反映美国各界精英主流意见并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产生深远影响的《普林斯顿项目报告》声称,“美国的目标不应当是阻止或者遏制中国,而应当帮助它在目前的国际秩序范围内实现其合理的抱负,成为亚洲和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此后,美国所带动的“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成为国际社会谈论中国时的一个时髦用语。美国各界继续推波助澜,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跟进。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威胁论”隐声匿迹,“中国责任论”压倒性地构成了中国所面临的主要国际舆论环境。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在“宣扬”中国问题上言论的变化并说明其共同的本质。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中国责任论”的内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商务总监督或领事,将遵奉本国政府的命令,任意制定规则和章程,并设置法庭,以管理侨华的英国臣民;如有任何英国臣民被控犯罪,他将受监督和总领事为此目的所设法庭审理;如果他讯明有罪,则他的处罚应听由英国政府或他的官宪处理。
——1840年2月20日《巴麦尊子爵(英国外交大臣)致奉命与中国政府交涉的全权代表函》
材料二:“关于刑民事案件管辖这一问题,我愿唤起你的注意,最好是能以环境所能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同意,英国当局对英国臣民这一类案件中的绝对管辖权。”
——1843年1月4日《阿伯丁伯爵致亨利·璞鼎查爵士函》
材料三:“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下同)处投禀,管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是否相同?依据材料指出,英国想从中国得到什么特权?材料中的哪句话最能代表这种特权?
(2)从材料一、二的时间上来看,英国为什么两次提及此事?材料二中的“所能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同意”指的是什么?
(3)英国在什么时间依据什么条约取得了这种特权?这种特权损害了中国的哪项主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腐败,有人预测,它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与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2)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取代清王朝的民主共和国和以往的封建王朝的根本不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
材料2: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材料3: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兼谈中国统一》
请回答:
(1)材料1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造成诗人具有上述感情的历史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2,概要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2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台湾统一问题的认识。(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
——李大钊《从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材料2:甲午一役之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未几有戊戌变法自强之举。此振兴之自上者也。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一爆发者也。
——蔡锷《军国民篇》
材料3:上帝至尊的教义及其对多神观念和祖先崇拜的排斥,不仅触犯道教和释教,而且直接践踏了儒学真义,形成于西方民俗和历史中的布道、洗礼、忏悔仪式,在具有另一种民俗和历史的中国人眼里却是全无神圣意义的伤风败俗之举。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4:庚子年间流传的一件揭帖,把怨恨“贼子通洋保国会,不久落头归阴城”列为“上帝今有七怒”之一。
——《义和团杂记》
材料5:“(义和拳)酿成大祸难收拾,外洋的八国联军进北京。”
——秋瑾《精卫石》填词
(1)根据材料1、2、3,分析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2)根据材料4回答,义和团对维新派态度如何?原因何在?
(3)根据材料5回答,秋瑾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影响?秋瑾的评价有何不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2分)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在外接连不断、一个比一个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驱迫下,中国人迅速不断地、一次次变换择取更新的两方文明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化的主要三种模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两种近代化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简要说明理由。  (6分)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在推动近代中国进步方面的表现。(4分)
材料三 从影响方面看,19世纪西方的冲突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19世纪中国虽然在向近代化转型,但真正的近代化却 “遥遥无期”?(6分)
材料四 近代前期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示意图   

(4)以材料四我国政治文明的演变为例,分析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呈现的特点。(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近代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条约、事件及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益应予终止等
1949年9月
《共同纲领》
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请回答:
⑴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百年间签订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⑵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际态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震荡最剧烈、最不稳定的时期,发生了社会和政治的“大裂变”。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1894年
日本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1897年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在《国闻报》上定期发表。
1898年
6月,维新变法开始。9月,那拉氏发动“戊戌政变”。
1899年
秋,山东平原县义和团在朱红灯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
1900年
夏,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9月,《辛丑条约》签订。
1902年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苏报》上发表。
1903年
邹容著《革命军》,章炳麟为《革命军》作序。
1904年
华兴会、光复会成立。陈天华著《猛回头》和《警世钟》。
1905年
实行清末“新政”。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911年
清朝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
元旦,中华民国成立。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接任。
1913年
3月,袁世凯派人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
1915年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蔡锷组织护国军讨袁。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1918年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从上表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哪几股进步社会思潮?(4分) 并说明这几股进步潮流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2分)
(2)某校高二学生历史学习研究组认为,此表编制者明显忽视了经济文明史部分,据此请加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2分)
(3)严复译述《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兴起,维新变法运动给我们留下哪些宝贵遗产?(4分)
(4)维新派与革命派的理想蓝图不能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中日邦交正常化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