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以近代化的视角认识该事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外交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升 | B.体现了外交体制的近代化 |
C.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 D.表明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 |
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应在于()
①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分割完毕 ②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③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 ④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业已根除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甲午战争使日本以强兵走向富强,2014年又是甲午年,日本右翼期盼“甲午神奇”能出现。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北京了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反映出()
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②义和团运动发展给予帝国主义沉重打击
③西方列强基于共同的侵华权益可以结盟
④清政府希望借助外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
A.北洋海军的参战 | B.战争由朝鲜引发 |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A.清政府已无力反抗外来侵略 |
B.清政府反对李鸿章交战日本的主张 |
C.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
D.实力悬殊导致中国甲午战败 |
下图是1900年法国发行的绘有“联军合力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的漫画明信片。在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后( )
A.清政府被迫割让大片领土 |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C.中国首次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 D.列强攫取了在华北的驻兵权 |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C.居住及租地权 | D.“门户开放”政策 |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侵略权益,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①④③② | B.①②④③ |
C.①④②③ | D.①③②④ |
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 “……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香港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
C.甲午战争——台湾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
A.“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C.“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
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材料中“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孙中山认为它是“对于欧美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锑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应该是孙中山对哪一历史事件的高度评价?
A.三元里人民抗英 | B.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
C.义和团运动 | D.五四运动 |
下图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印发的宣传明信片《中国人在驱赶西方人》,这里提到的“中国人”主要是指
A.全体中国人 | B.清政府 |
C.义和团民 | D.太平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