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一系列光辉成就,请回答:
(1)在建国第一年,有多少国家同我国建交,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已与多少个国家建交?
(2)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其内容是什么?
(3)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什么会议?著名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是谁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4)联合国何时成立?总部在何处?其原则、宗旨是什么?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操纵联合国,后又时常绕过联合国实行国际干预,各举一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哪些重要成果?
(5)毛泽东曾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三个世界是怎样划分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国……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
材料2 (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期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
——日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3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注: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
材料4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
(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对比材料1和材料4,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
(4)根据材料2和材料3,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时期,我国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试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以下问题:
(1)清末我国的弱国地位是如何形成的?
(2)为摆脱弱国地位,民国政府作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
(3)我国的弱国地位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又是如何逐步提高的?
(4)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的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解读下面三幅“巨人”握手图,回答问题。


(1)图1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握手。它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2)图2 是20 世纪70 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它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图3 是2000 年9 月,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它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7 年8 月14 日,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并宣布在此之前中国与德奥两国订立的所有条约,以及国防协议中与中德、中奥有关系者,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中德、中奥新约完全取消了德奥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所获得的特权,是中国与曾经侵略过自己的西方大国订立的第一批平等条约。在两年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再次全面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要求。中国代表团在会上分别提出了要求关税自主、撤废领事裁判权、撤
退没有条约依据的驻华军警、退还租借地、取消外国在华邮局等提案。……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的唯一实质性成果是取消外国在华邮局。1925 年,五卅惨案引发了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一运动对北京政府的外交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在全国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压力下,北京政府决定顺应形势,发起“修约”运动……最终未取得成功。
材料二:中国外交部于1928 年7 月分别照会比、西、意、葡、丹、日等国驻华使节,通知其与中国订立的商约已告期满,中国现声明废止,并提议各国即派全权代表与中国另行商定平等互惠的新约。对此,比、西、意、葡、丹五国在复照中均表示愿与中国早日议订新约。……终于在年内与五国订立新约。但是,由于其他一些国家尚未放弃关税协定权,根据这一条款,这五国实际上仍可获享低关税的好处。……1929 年4月,中国外交部向英、美、法等国驻华公使发出同文照会,提出了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要求,但英国等国仍未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
———《历史研究》1997年5 期
材料三: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共同纲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历届政府在废除不平等条约上的外交努力。
(2)历届政府在对待不平等条约的态度上有何一致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发展?对此你怎样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这并不影响请回答我们的求同而团结……”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会各国的“同”包含哪些内容?
(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在当时的外交中所起的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与非洲虽然远隔重洋,但中非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中国和非洲的发展进步,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3年12月14日——1964年2月29日,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期间,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专机必须在突尼斯进行中途加油,当时两国无外交关系,按国际惯例,中国必须通过阿尔及利亚向突尼斯发出外交公函才行。受美苏的影响,突尼斯对中国并不太了解,经过反复斟酌后,布尔吉巴总统同意了中国方面的请求,并希望代表团能将“中途加油”升级为正式访问,还表示愿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结果在访问的第二天,布尔吉巴总统就决定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此事成为外交史上的佳话。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突尼斯总统为何邀请并无外交关系的中国总理正式访问突尼斯。
材料二  2000年非洲统一组织(1963、5成立)执行主席、多哥总统埃亚德马曾说,非洲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不能袖手旁观……2002年7月,在非统组织的基础上,非洲联盟(AU)宣布成立,它是继欧盟之后成立的第二个重要的国家间联盟。力争在重大国际事务中能够用一个声音来说话……非盟成立以来,积极落实“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推动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争取外资及援助,以促进非洲大陆经济一体化……2005年3月,非盟和平与安全专员赛义德·金尼特说,非盟计划组建一支由1.5万人组成的非洲常备维和部队,以应对非洲大陆可能发生的冲突事件。
(2)依据材料二分析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非洲做出了怎么样的努力以避免“袖手旁观”?这些努力反映了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明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图四、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外交成就?
(3)图六是我国代表在第26届联大上的照片,你知道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吗?
(4)中央音像出版社准备发行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 图六、图七、图八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新中国外交成就被选入其中,你认为能够反映这一时期外交特点的标题应该是_____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网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5)图九中的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请问:这个组织性质如何? 
(6)上列图片反映出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历程,你读后会有哪些感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
材料三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0年—2004年,中国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区派出1450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
(4)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中国采取这一重大举措的原因有哪些?
(2)图二反映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其原因。你认为当前怎样才能使两国关系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3)结合图三、四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拟定一个小论文的主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是周恩来总理110周年诞辰。他是新中国在国内、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的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台湾的国民党官员对(尼克松)这样说:“在内战时期,只要有周恩来一个人在我们这边,那今天台湾流亡的可能就是毛泽东了;安居于北京的则可能是我们。”
举出一例国共内战时期,周恩来领导的反抗国民党统治的重大斗争史实。
材料二下面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




 




 

 

 
图一                                      图二
图一 1951年6月18日。标题是: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图二 1971年11月8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据图1,指出“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这句话的历史背景。
图2中的“中国人来了”的最主要的依据应该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0世纪70年代,美国应对“中国人来了”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材料三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具有的这种儒家精神的美德,使他赢得了中国人民对他的永久爱戴。群众对他的热爱,在中国的政治上也变成了一股绝无仅有的力量。”
“儒家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周恩来赢得中国人民对他“永远的爱戴”的原因有哪些?

来源:2010高二期末联考夯基材料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比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