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祖国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与美国的敌对情绪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泽东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C.日内瓦会议,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 D.中美关系正常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表现为(    )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对外开放政策 D.重视与第三世界发展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这张历史照片拍摄于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面对与会各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生的分歧时,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鲜明提出的外交方针,各国代表赞扬和拥护周恩来在会上的发言,休息时他们纷纷找周恩来总理签名留念。周恩来在这次发言中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一边倒”
B.“求同存异”
C.“另起炉灶”
D.不结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曾率领代表团参加一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它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是1954年的(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指出:“最近中国和印度曾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他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个由周恩来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
A 《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方针
D 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正确的是                      (   )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加入WTO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尽管我们存在肤色不同….但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而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周恩来的这段话是哪一外交活动时提出的

A.1953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 B.1955亚非万隆会议上
C.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 D.1972接见尼克松访华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③ 参加万隆会议 ④ 中日建交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方针政策中,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

A.不结盟政策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除日本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独立初期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由政治独立发展到经济独立。······1955年,来自亚非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第一次亚非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内容包括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部分。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 二战后,亚洲经济得到发展。20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七十年代的奇迹”;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八十年代,沙特阿拉伯由“骆驼加帐篷”的农牧业国家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印度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亚洲经济导论》
材料三 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通过了《韩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亚非会议做出的重要决定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给亚洲国家独立运动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加坡、韩国出现“七十年代的奇迹”的共同原因。
(3)材料三表明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正在向什么趋势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例仅为26%,但这一数据在1953年飙升至76%。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政策是

A.“一大片”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去年是中国和印度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中印两国由水相连,友好交往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9年)骞因分遣副使使……身毒(身毒,读yu  án dú,古印度的别泽)……及诸旁国。“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环羁(羁,读jí,马笼头),皆以白玉作之。”
——摘自《史记》、《西京杂记》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问,一个由5名印度医生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救助那些被战火蹂躏的中国军民。其中柯棣华,这位诊治了数千名中国军民的青年医生,献出了自己年仅32岁的宝贵生命,谱写了曲中印友谊的赞歌。
——网易新闻中心
材料三  2010年12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台公报》重申: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肩负着确保两国经济社会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责任,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新华网国际频道
(1)材料一揭示了什么历史信息?在古代两国交往史上印度文化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以柯棣华大夫为代表的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20世纪50年代两国对“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是什么?从国际关系角度谈谈这一“重大贡献”的主要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试题